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兩地科研協作 撥款額外研究

2019-11-08
城大為計劃的「大贏家」,該校有4個聯合實驗室的項目獲批,共涉1,195萬元資助。 資料圖片城大為計劃的「大贏家」,該校有4個聯合實驗室的項目獲批,共涉1,195萬元資助。 資料圖片

「聯合實驗室資助計劃」資助3000萬 城大獲4項目成大贏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致力建設成國際創科中心,與內地加強科研協作是當中關鍵。在與國家科技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的合作方面,特區政府特別增設「聯合實驗室資助計劃」,為本港大學獲中科院認可的聯合實驗室提供共3,000萬元撥款,計劃早前公佈結果,其中城市大學有4個主理項目獲批近1,200萬元成為「大贏家」,涵蓋新材料研究、智能機器人、生物醫學等不同科研範疇。

中科院自回歸以來與本港多所大學合作設立聯合實驗室,推動兩地合作研究、青年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與資源共享,達至優勢互補。至今中科院已跟6所本港大學成立共22所聯合實驗室,根據院方早前公佈資料,各聯合實驗室在2013至2017年間,已開展了172個合作項目、合作發表論文905篇,產出了眾多優秀科研成果。

為加強兩地科研合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於去年底簽署《關於中國科學院在香港設立院屬機構的備忘錄》,其間並宣佈由教資會設立「聯合實驗室資助計劃」,一次過撥款3,000萬元,為各獲中科院認可的聯合實驗室提供額外研究資助。

有關撥款結果早前正式公佈,共有11個項目獲得撥款,每個項目可獲180萬至300萬元不等。城大、港大、中大、科大分別有聯合實驗室獲選承擔項目。

城大4項目獲1195萬元資助

其中城大為是次計劃的「大贏家」,該校有4個聯合實驗室的項目獲批,共涉1,195萬元資助。其中納米材料與力學聯合實驗室的「應用於生物和輕量化結構工業的超強納米金屬材料增材製造設備」,希望能結合「4D打印」(即在3D打印體加上『時間』維度,能在外部刺激下隨着時間變形或自我組裝)技術的應用,以納米金屬材料生產具有不同機械性能的醫療植入物。

另外該校的機器人學聯合實驗室、功能材料與器件聯合實驗室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則獲分別資助進行「基於多層納米墨水電路打印技術的三維集合智能機器人和傳感器研發」、「短波長紅外線光譜學系統應用於生物醫學研究」及「基於中國散裂中子源同位素替代方法結構精密測定」項目的研究。

港大3項目獲810萬研究經費

至於港大則佔3個統籌項目,涉逾810萬元研究經費。其中「光功能分子和材料。光物理學,光催化和可再生能源計劃」由該校新材料合成和檢測聯合實驗室負責、中科院院士支志明統籌。

研究團隊將會開發光電子性質和光物理功能可調的新型發光材料,並用於光化學能轉換和傳感,期望能直接利用太陽能,生產易於運輸的及儲存燃料,以可持續的方式提供能源。此項目亦有城大學者參與其中。

另兩個港大統籌的項目,則為深港生物材料聯合實驗室的「用於老齡骨質疏鬆骨折治療的生物活性生物材料開發和評價的技術研發平台」,以及化學地球動力學聯合實驗室的「激光剝蝕多接收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的升級:鈾鉛和鉿同位素的同時測量」。此外,中大及科大則各負責統籌兩個項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