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詩語背後】柳州二題

2019-11-26

江 鄰

桂林與柳州並稱「桂柳」。桂柳地區在廣西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版圖中,有蚆|足輕重的地位。桂林山水甲天下,人們耳熟能詳。對柳州,就陌生多了。

然而,柳州卻是大有來頭。這裡曾是人類活動最早的地區之一,生活於舊石器時代的「柳江人」,是東亞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晚期智人。柳州的建城史,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1年。是年,漢武帝平南越,在此設立譚中縣。柳州的現代工業發韌於中華民國桂系統治時期,新中國成立後因沿海工業內遷而迅速壯大。2009年,柳州成為繼北京、上海後第三個汽車年產量超過100萬輛的城市,也是人均生產汽車最多的城市。

我曾兩度到訪柳州:2013年春節與家人朋友自駕旅遊,2014年4月隨「共和國之旅--桂港青年共築中國夢」專列團開展交流活動。兩次停留的時間都不長,對柳州的浮光掠影,卻印象十分深刻。其中,柳州的山水風貌和柳宗元的故事,多年後仍時時浮現腦際。

柳州作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山水之城,奇山異水,隨處可見。溫家寶總理曾經為其題詞:山青水秀地乾淨。整個城市地形地貌呈「三江四合,抱城如壺」之勢,故稱「壺城」。柳江水系碧波如帶,飄逸在綠蔭城閣之間。城南有馬鞍山,雨後登臨,雲蒸霞蔚,勝景盡攬--

登頂馬鞍望柳州

沿河翠影上華樓

滿城春色誰爭艷

雨後江天一壺收

馬鞍山不遠處,便是著名的龍潭公園。絕壁下湧出的泉水匯成龍潭、雷潭,兩潭有地下河相通。清澈的潭水蜿蜒如游龍般穿園而過,流經鏡湖,終至蓮花山下注入溶洞,了無蹤影。潭水常年皕18-22℃,每逢隆冬季節,水汽蒸騰繚繞,故有「雙潭煙雨」、「龍雷勝境」之稱。

正是在這裡,我想到了柳宗元。哪個柳宗元?對,就是那個《獨釣寒江雪》的柳宗元,《小石潭記》的柳宗元,《捕蛇者說》的柳宗元,《黔之驢》的柳宗元。他晚年擔任柳州刺史,曾在此地為民禱雨,著有《雷塘禱雨文》(龍潭古稱雷塘)傳世。如今,古韻猶存的禱雨文碑亭、祭台、雷塘廟掩映在綠樹叢中,引人遐想。

柳州山水之勝,由此可見一斑。然山水情狀,終究因人而異。如此旖旎風光,在離人眼裡,卻是另一番模樣。柳宗元有一首題為《看山》的絕句,這樣寫道:

海畔尖山似劍芒

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

散向峰頭望故鄉

這首七絕,堪稱思鄉詞之絕唱:水畔群山聳立恰似利劍鋒芒,瑟瑟秋風中割不斷縷縷愁腸,真希望化作億萬具肉身,站上每個山頭眺望遙遠的故鄉。名曰「看山」,詩人卻無心賞景,而是透過奇異的想像,獨特的構思,把埋藏心底的抑鬱之情,不可遏止地傾吐出來,讓人倍覺淒惋。

身為一州之牧,緣何如此落寞?這還得從柳宗元的人生經歷說起。柳宗元出身官宦之家,21歲即中進士,名動長安。不料,32歲時捲入朝廷黨爭,失敗後被貶永州,42歲再貶柳州。北人南居,毀壞了柳宗元的身體,到了柳州之後又不服水土,先是罹患一種奇瘡,險些送了性命,後又復得傷寒,治癒後身體更是衰弱。加之屢遭貶謫,壯志難酬,故鄉遠在天涯,同道者無緣再聚,精神苦悶不已。於是,曠古絕倫的一代文宗,感情世界豐富而脆弱,見山山愁,見水水悲。

不過,柳宗元終究不是一個甘於苟且因循的人。儘管身心交瘁,他仍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民眾做了許多好事,留下眾口交讚的政績。其中表表者,有解放奴婢、鼓勵經商、復興文化、打井取水等。他作過一首《種柳戲題》,從中可以讀出詩人興利除弊、遺惠後人的拳拳之心: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成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蔭當覆地,聳幹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這便是柳宗元的過人之處,他把自己的文學理想和人生抱負,跟柳州百姓的福祉聯繫在一起,融入國計民生的大格局。與之相比,號稱「五柳先生」的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過是自娛自樂,在境界上自然稍遜一籌。有道是:

千古柳江遇柳公

一潭煙柳伴蒼松

此間三柳相逢處

不問南山五柳風

在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中,屢次提及柳州之野盛產佳木,可以打造上好棺材,故有「吃在廣州,穿在蘇州,住在杭州,死在柳州」的說法。柳宗元死於柳州刺史任上,47歲便英年早逝。鄉親父老為表敬重,特意訂購了一口柳州楠木棺材,殮裝遺體千里迢迢運回老家山西安葬。路上經過好幾個月時間,可運抵時打開棺材重新殮裝下葬,卻發現柳公的遺體依然完好無損,面容栩栩如生......

柳州百姓沒有忘記這位才華橫溢卻屢遭貶謫的天才,更未忘記他在困頓之中仍為柳州人民興利除弊、遺惠一方的德政。柳宗元遺體運回了老家,柳州百姓便在城東南的羅池畔修建了衣冠塚,並建起一座羅池廟。北宋時,柳宗元被追封文惠侯,羅池廟改稱柳侯祠,四時香火不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