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疫情當前,為有效保障大灣區民生物資供應,今年春節以來,廣州港各大碼頭維持24小時不間斷運轉。昨日,據廣州港集團消息,僅1月份,廣州港便接卸電煤64.4萬噸、糧食133萬噸、液化石油氣3.6萬噸;2月1日至12日,南沙港區三期累計完成吞吐量9.3萬自然箱,同比增長超34%。而今年廣州港承擔的國際航運樞紐相關項目年度計劃投資近3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21.5%,目前重點工程關鍵工序先行復工。
保灣區民生物資供應
受春節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需求驟降、企業工廠復工延遲,駁船、汽車等相關物流行業運能短期內難以恢復,導致廣州港下屬碼頭堆場高位運行。廣州港集團表示,為確保在港貨物流通順暢,廣州港進一步優化後續船舶計劃,保障重點船舶作業,並出台港口收費優惠政策,有效保障大灣區的能源和食品等民生物資供應。
同時,廣州港加快推進海運口岸單證「無紙化」流轉。目前南沙港區外貿出口無紙化已覆蓋南沙港區3個集裝箱碼頭、120多家集裝箱公路運輸企業,南沙港區碼頭出口業務辦理「無紙化」率高達85%。
廣州港推「網上辦單」
疫情期間,廣州港全體推廣「網上辦單」。其中,來自中東航線8萬噸級的大型集裝箱班輪「迪塔」日前裝載着2,686自然箱靠泊南沙三期碼頭,船時效率達到每小時超211自然箱,創下該集裝箱碼頭開港以來外貿班輪船時效率的歷史新高。而1月份接卸三個航次的智利車厘子快線,超過3,500噸車厘子進口,南沙港區成為華南地區進口水果時效最高、費用最省的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