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軍運
英國首相約翰遜公佈英國抗疫計劃進入所謂 「拖延階段」(delay phase)後,英國媒體14日報道,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再增10人,累計死亡21人,確診感染人數急劇增加到1,140人。英國疫情不容樂觀。
然而,在世衛組織連續宣佈疫情全球大爆發和歐洲是「震央」的大背景之下,英國政府既不採取像中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緊急措施來嚴防嚴控病毒傳播,也不採取像愛爾蘭、法國和丹麥那樣關閉學校防止疫情在社區進一步擴散,而是逆流而上,宣佈英國進入抗疫的第二階段,即拖延階段(Delay phase)。
放任疫情進入以獲得「集體免疫」
據報道,拖延戰術是基於英國科學家的模擬計算。英國科學家的演算結果表明:目前英國處於病毒傳播初期,傳播高峰在10周到14周內。約翰遜政府給出的解釋是,不想在病毒大潮到來之前,提早把抗疫力量消耗殆盡,尤其不想把國民保健服務系統(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拖垮,並強調這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當然這種「神抗疫」的後果可能是更多民眾感染、更多民眾死亡。首相約翰遜也毫不避諱地強調:英國民眾將失去他們的至親,並進一步解釋,只有更多人口的感染,才能讓更多人口、至少是60%的人口獲得集體免疫(herd immunity),進而才能為今後病毒捲土重來奠定預防基礎,還聲稱,這是一種抗疫戰略,因為英國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會在每年冬季如期到來,而冬季,正是英國醫療系統壓力最大的時候。
從約翰遜政府在 「拖延階段」干預疫情的措施可以看出上述特徵。例如:發燒37.8或以上,且持續咳嗽,須在家自我隔離7天(國際慣例是14天);輕症患者不必求醫,也不要聯繫NHS;只有在自我隔離期間病情惡化,或自我隔離7天之後仍不見好,才在線聯繫NHS111,沒有網絡的,再打急救電話999。除此之外,則是勤洗手20秒或洗手期間默唱生日歌2遍,諸如此類。
擔憂封城損害經濟增長
然而,世衛組織並不認可,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博士聲稱,人類對這種病毒的科學認知還遠遠不夠,這種病毒在人群中存在的時間也不夠長,英國憑什麼僅僅依靠科學家的模擬計算就從免疫學角度下手,採取如此冒險的應對措施?世衛總幹事譚德塞更是呼籲:不要讓英國這把火燒下去,英國正在犯着致命性的錯誤。
迫於世衛組織的大聲疾呼,以及國內急速升高的感染和死亡人數,約翰遜政府似乎表現出認慫的姿態:可能於3月16日宣佈禁止500人以上的公眾集會,例如體育比賽和演唱會等。面對近在眼前且不斷上升的感染和死亡數字,此前一直表現出無所畏懼的英國民眾,才終於對政府這份只求等待的抗疫計劃表現出惶恐,就連女王也宣佈取消一切公務活動,而此前英國極少數激進人群,還把當地戴口罩的華人當作異類,有的甚至對戴口罩的華人進行人身攻擊。
至於英國為何不能學習中國經驗,抄寫中國作業,實行快刀斬亂麻的封堵策略?據報道,除了有「集體免疫」的美麗設想外,另一層面的考量是經濟,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的封城策略和停擺經濟的做法,雖然換回了疫情得以控制的局面,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據英國《衛報》報道,政府不關閉學校的考量是,持續停課停產四周以上,可能會令英國的GDP減少3%,給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
這就帶出一個問題,命與錢哪個更重要?毫無疑問,這是約翰遜政府的一場賭局,是約翰遜政府賭完脫歐再賭病毒的一場賭局。當然他的雄心是:既能保全民眾的生命安全,又能護住經濟的基本盤面,但只要是賭博,就存在巨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