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輪候公屋惡化 料等逾6年

2020-04-21
■團結香港基金估計公屋輪候時間短期內將會增至6年,並指長策調低供應目標並不合理。圖為興建中的公屋。 資料圖片■團結香港基金估計公屋輪候時間短期內將會增至6年,並指長策調低供應目標並不合理。圖為興建中的公屋。 資料圖片

若加上疫情延誤工程將更差 供應量愈追愈落後

本港現時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4年,團結香港基金昨發表新一份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預計未來4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量為每年2.04萬伙,比長策目標落後超過三成,估計公屋輪候時間短期內將會增至6年。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指出,報告仍未計及新冠肺炎對施工延誤的影響,倘疫情持續將令公私營房屋供應進一步惡化。基金建議政府成立一個中央小組,協調各個政府部門涉及公營房屋及私樓項目的發展程序;及重新成立長策督導委員會,以檢視房屋需求量及供應的推算方法(見另稿)。■香港文匯報記者 明其道

團結香港基金新一份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指出,長策過去5年的公屋供應目標平均每年約為2.8萬伙,惟過去7年落成量都「不及格」,累計短缺8.26萬伙,相當於11.2條彩虹h。至於未來4年(2020/21年度至2022/23年度),公營房屋供應量平均每年為2.04萬伙,與2018年的長策每年3.01萬伙目標,落差達32%,其中2020/21年度的落成量預計更只有1.38萬伙,僅佔目標的46%。

「團結」:降供應目標不合理

不過,團結香港基金認為在目前日益加劇的房屋危機下,長策調低供應目標並不合理,故以2018年的長策目標推算,預計未來10年將出現6.6萬個公屋單位短缺(見表),由於新落成公屋量追不上新申請需求,故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料將突破6年大關。

73%延誤因改地需時及官僚

報告又綜合公營房屋單位落成量落後的原因,指出過去5年,有73%公屋項目延誤源於改劃土地需時,加上官僚問題所致。報告以土瓜灣道與宋皇臺道一幅「綜合發展區」用地為例,政府2014年9月有意在該用地改建600伙公營房屋,預計2021年至2023年間落成。政府當時花8個月進行改劃至2016年4月完成,惟該用地的漁護署動物管理中心卻被安排在2023年才遷至啟德,令建屋計劃未能在改劃土地用途後及時開展。報告指出,未來4年約有61%將會落成的公營房屋單位來自改劃地,意味未來數年將有更多公營房屋延誤落成。

此外,私樓同樣出現供應「斷崖」,報告指出去年的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僅約1.4萬個,較2018年減少33%;預測未來5年(2020年至2024年間)的私人住宅落成量,每年平均只有約1.6萬個單位,較之前預測少14%,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形容情況將有如「地陷」,他續說今年1月新樓動工數目為零,是3年半以來首次出現此現象,過去兩三個月亦有不少地盤停工,即使2月及3月陸續復工,建築材料亦受疫情影響物料未能及時送達,加上有公屋被用作檢疫中心,綠置居延遲銷售,擔心疫情持續將令公私營房屋供應問題一直惡化。

基金會建議,政府授權一個中央小組,統一處理土地規劃、發展申請,包括協調各個政府部門涉及公營房屋及私樓項目的發展程序;以及建立一站式的公開平台,向公眾披露項目進度,以加快各個發展程序等。

柯創盛促政府重新主導供地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柯創盛議員對報告分析表示認同,他指出近年私營房屋的土地供應,由三四年前以政府 「拍賣/招標」 為主,變成由發展商修改地契/重建為主,這變相令政府失去土地供應「主導權」,情況極不理想。柯創盛要求政府以收回土地的方式徵地,以重新主導土地的供應及供應時間表。至於發展商修改地契/重建方面,他認為當局應徹底審視現有的程序,同時考慮建立「一站式」平台,精簡程序以加快將「生地」變「熟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