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創盛 立法會議員
越毅強 民建聯黃大仙支部副主席
政府分別於2007年和2014年提出「九龍東高架單軌鐵路」和「東九龍線」兩項規劃建議,前者經歷了三任行政長官,後者經歷了兩任,可惜至今仍然未有具體方案和時間表。政府除了欠九龍東居民交代,亦反映了香港欠缺一套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和機制。
「九龍東高架單軌鐵路」方案,是曾蔭權政府在2007年的《啟德分區計劃大綱圖》中最先醞釀,大綱圖建議於啟德發展區興建環保連接系統,經過一番討論之後,結論以高架模式興建,以減少佔用路面。因此,政府當時規劃了「九龍東高架單軌鐵路」方案,設12個車站,連接港鐵九龍灣站、九龍灣商貿區、沙中線啟德站、啟德郵輪碼頭、港鐵觀塘站等。
近日,政府就「九龍東高架單軌鐵路」方案向立法會交代,指出部門在進行相關可行性研究期間,遇到不少困難和挑戰,當中包括以高架模式興建涉及複雜技術的困難。方案蹉跎了13年,九龍東居民等了又等,結果政府一句以高架模式興建困難,「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否定自己當年經研究後總結出來的方案。
至於「東九龍線」,則是梁振英政府在2014年9月的《鐵路發展策略2014》文件中提出,建議興建一條長約7.8公里的鐵路線,由鑽石山站出發,沿途彩雲、順天、秀茂坪、寶達及寶琳站,加強服務東九龍半山的居民。
原訂於2025年通車的「東九龍線」(文件建議在2019至2025年落實興建),在2014年提出之後,這五年多以來,一直「只聞樓梯響」,很多人都疑惑:「東九龍線去了哪裡?」。尤其在2017年新一屆政府上場後,行政長官由梁振英換上林鄭月娥、運房局局長由張炳良換上陳帆,對「東九龍線」的着墨少之又少。直至現在,政府的論調仍停留在要求港鐵提交建議,令人非常失望。
鐵路發展是大勢所趨,亦是對香港十分重要的城市建設。政府不應因為管治班子更替,或以先集中處理當前其他線路的問題作為藉口,把「九龍東高架單軌鐵路」和「東九龍線」停擺。
政府宜站高一點、看遠一點,為香港制定長遠發展策略和機制,在不同行政長官在任時,仍然依照有關策略方向讓政策延續執行,強而有力地長遠解決香港存在的問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