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廚餘回收行多步

2020-05-09

施永泰 青年民建聯主席

去年,環保少女通貝里成為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得主,縱然批評聲不斷,但足以證明世界各地對環保議題的關注呼聲越來越高。反觀香港,三色回收箱推行多年成效成疑,更姑勿論其他例如電池及光管回收。過去數年,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量年年上升,堆填區日漸不敷應用, 垃圾徵費亦如箭在弦。筆者認為現在是最好時機增強教育,多管齊下提升市民環保意識。在歐美國家家居垃圾分類已經實行多年, 除了香港人平時所認知的鋁罐、膠樽及廢紙回收外,重要的是如何回收廚餘。香港每天約有3,000噸以上的廚餘棄置於堆填區,其中超過2,000噸來自家居住宅,佔都市固體廢物量超過四分之一。要有效處理家居廚餘問題,政府、屋苑及個人均有責任。

回收來的廚餘主要有兩個處理方法,第一是把廚餘轉化為可再生能源,另一個方法是把廚餘殘餘物轉化為堆肥,用以補充泥土養分。第一個方法的設備及成本較高, 需要由政府牽頭。環保署即將推行垃圾徵費,香港家庭定必盡量減低垃圾量,局方可以藉此機會與大廈法團及管理公司合作,協助他們在大廈及屋苑裡面進行分類回收及收集廚餘,把集中收回來的廚餘運往指定收集點用以轉化為再生能源。而第二個方法,大型屋苑的發展商及管理公司可以多行一步,收集旗下屋苑廚餘,利用廚餘機把廚餘轉化為肥料,用於屋苑綠化。在個人層面,香港平均每人每天丟棄1.4 公斤垃圾,不少家庭每天都要丟棄垃圾,主要原因因為垃圾發出臭味,影響家居衛生。但其實,臭味的來源是來自廚餘,如果市民可以把廚餘分開處理,放入有蓋密封器皿,那麼垃圾就可以儲起幾天才丟棄。

每當政府有計劃在不同地方興建新的堆填區,必然有附近的居民出來反對,這是當然的,試問有誰會想把堆填區建在自己的家附近?但只要我們每人行多步,從自己家庭開始,減少垃圾量,做好分類回收工作,定能同心合力改善生活環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