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大聯盟」帶領香港再出發的急務

2020-05-08

徐是雄 教授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梁振英牽頭成立「香港再出發大聯盟」這個大型組織,希望它集中精力多做有效的實事,夯實「一國兩制」基礎,為國家多作貢獻。大聯盟「共同宣言」提出再出發的四大主張: 一是守憲制; 二是振經濟; 三是護法治; 四是重團結。怎樣去具體落實這四大主張,當然並非一件容易的事。而據我了解大聯盟現今正在努力具體規劃和安排這方面的工作。這裡我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供大聯盟考慮。

董建華在大聯盟成立發佈會致辭時指出,香港目前要克服三大危機:一是疫情危機; 二是經濟危機; 三是政治危機。而這三大危機,都與香港的年輕人有關。

教育質量不進反退

「疫情危機」影響了現在學生能否回校正常上課的問題。現今疫情已呈現逐步減輕的趨勢,但由於疫苗還需要大約一年多的時間才能面世,所以疫情會否在下一學年再一次爆發,很難預料。因此,我建議大聯盟應組織一些學校的老師、有關的專家和有興趣的商家及風險投資人士,就怎樣利用網上教學、怎樣更好地開發網上教與學的軟件、怎樣更具創新性地利用人工智能來改進教與學的方法,以及提升教與學的效率等問題,作出研究,從而顛覆和改變現今香港過度依照英美的教育模式,而逐漸步入愈來愈僵化、脫離香港現實、脫離中國內地的社會主義發展,以及缺乏創新的思維方式的境況。

香港的教育質量,自特區成立後,不但沒有大幅度的改進,而事實上是不斷地在倒退 (特別是在英語的應用方面出現了明顯的倒退),使香港的教育無法在現今數字化的時代,保持一定的領先地位,更缺乏能力去引領或為香港建立開創新的數字化的經濟,也無法幫助香港把經濟予以轉型,朝着建立一個智能化的城市的方向發展。可以說,這才是香港面臨的最大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

融入內地重整教育

因此,依我的看法,現今香港的「經濟危機」,大聯盟並不一定需要急着去解決。例如,疫後出現的失業問題,只是一個短期的問題,不會太難解決,只要全球的疫情平靜下來,自然就會得到解決。對香港來說,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應該怎樣趁這一難得的契機,讓香港可以高速地融入國家未來的「新基建」的環境中去,不然香港就會被內地的高速數字化經濟發展進一步推向邊緣化。而要解決這一個問題,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大力培養我們香港的青年要有創新的思維,懂得怎樣去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而在這一方面我們香港的教育,從小學到大學都存有太多的短板。我希望大聯盟能做到的是把這些短板盡快補上。怎樣把政府和教育界人士的陳舊落後的思維方式糾正過來,盡快追上和融入內地的發展,然後才會有更多的辦法與國際接軌,協助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至於「政治危機」,這就涉及到怎樣可以盡快遏止一些年輕人搞「攬炒」、暴力和「港獨」的思潮。大家都清楚知道,造成年輕人誤入歧途的主要問題和原因,是出在香港的教育,或更貼切地說,是香港的一些老師,以及他們錯誤的政治立場和思維方式。因此,如要解決這一個問題,大聯盟應該做的是組織一批政治可靠的學者和專業人士,對香港的有關教師作一次有系統的全面培訓 (train the trainers)。有了好的教師,才能教出好的學生。而我認為,此事大聯盟應立刻與各中學及大學合作去做。只有這樣,才能容易解決好香港的「政治危機」問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