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杜思文)全國兩會將於本月下旬召開,為了推動兩地合作與國家發展,民建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了涵蓋教育、民生、創科、與內地合作等多個方面的23條提案和建議(見右表),其中包括四條重點建議:加強認識中國歷史和國情、在大灣區填海建造香港城、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以及支持香港學生到內地讀書。
民建聯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葉國謙、陳勇,全國政協委員李慧琼、彭長緯、梁志祥昨日舉行記者會,介紹23項提案和建議。在加強認識中國歷史和國情方面,民建聯建議成立專責機構,並吸納一定比例的香港專家,以加強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和中國歷史等,將更多內地的珍貴歷史文物運到香港進行公開展覽。
23項建言涵教育民生等
兩地交流方面,民建聯建議完善香港學校與內地進行交流學習的長效機制,把參加內地的歷史文化交流作為香港學校的實踐性教學項目,讓所有香港大中小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同時可加強對香港青少年、大中小學校長、校董和教師的當代國情和歷史培訓。內地駐港機構可以在港舉辦公開講座,邀請內地學者到香港講解國策、國情、歷史及外交政策等,鼓勵及推動民間交流合作。
因應香港土地需求問題,民建聯建議在珠海市桂山島及港珠澳大橋珠海段南側指定水域填海建造香港城,每處均可至少提供10平方公里或1,000公頃的未發展用地,足以提供大量住屋單位,打造成集商業、專上教育、科研及現代物流和工業的新型經濟中心。政府亦應為區內的居民創造不同類別的就業機會,並為新區域配備社區及休閒娛樂設施、商場、戲院、學校、安老院舍等配套設施。
對於新冠肺炎及其影響,民建聯提出,應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檢討及完善疫情通報交流機制,亦要全面提升防疫裝備及物資的製造、運輸及儲備能力,鼓勵及支持加強研製如可重用口罩等高科技防疫抗疫裝備。在個人、社區、傳染病預防以及野生動物保護等範疇,加強推動健康宣傳及健康教育。此外,亦要加強培訓工作人員,應盡量以文明手法勸導,讓市民自願配合工作。
倡推動港生北上升學
民建聯十分關注香港青年發展,建議增加香港學生到大灣區及內地城市讀書的支持,內地主要城市可參考深圳等地的做法,允許港澳籍學生接受當地中小學義務教育,優化入學及各項證明等相關手續。政府亦應鼓勵香港優質中小學在內地開分校,採用多元化的課程模式,確保可與內地及香港的教育體系銜接。同時,亦應支持及鼓勵內地有國際班的學校與香港合作,推動及支持香港高校在內地主要城市開展合作辦學,亦可將香港高校兼讀制課程納入教育部海外學歷認證體系,進一步優化海外學歷認證體系的內容。
民建聯亦建議,進一步放寬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並為內地畢業的香港學生、香港本地的青少年提供更多實習、培訓及工作的機會。
民建聯23個建議和提案
重點建議
1 加強香港人對中國歷史和國情的認識
2 在珠海市桂山島及港珠澳大橋珠海段南側指定水域填海建造香港城
3 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4 支持香港學生到大灣區及其他內地城市讀書
改善民生 發展經濟
5 內地開放更多尖端的科技基建和大型儀器予香港,方便香港科研機構找到對口合作單位及項目
6 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遊艇自由行,放寬遊艇「點對點」航線限制,允許港澳遊艇在大灣區內「多站停留」,打造「一程多站」式旅遊行程
7 推動在廣東省內成立香港保險售後服務中心,以便進行理賠及續保等售後服務
8 推動香港成為國際仲裁中心,鼓勵更多企業利用仲裁和調解處理爭端,完善香港與內地的司法協助機制,更好地執行對方的仲裁結果
9 加快修例引入靈活會計年度制度
10 粵港澳三地共同設立權威的大灣區統一房地產資訊平台
11 健全房地產中介行業管理的法規和規章制度,加重違法的罰則,細化和規範中介機構和人員的行為準則
12 優化《藥品管理法》以配合大灣區的發展,從允許香港藥品在大灣區的港資醫院流通,放寬到大灣區所有優質醫院
13 推廣深圳頤年卡安排至廣東省,讓香港長者到廣東省退休養老時可享有多項福利
推動環保 善用資源
14 持續提升國家的文明和友善形象,全面禁止食用貓狗
15 繼續提供港澳流動漁民的生產和生活便利,容許港澳流動漁民可豁免接受檢查,並將廣東漁政通軟件進一步擴展到其他省市漁港
16 完善非法捕魚舉報機制,設立跨水域24小時舉報熱線,加強打擊非法捕魚問題,提升海洋生態保育
17 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環保事業的科技創新,粵港共同覓地建立「環保園」,推動回收再造經濟
18 持續加大對粵港澳大灣區水資源的保護和再造,加強大灣區「海水化淡」及「再造水」科技的合作交流
認識國情 促進聯通
19 加強推動嶺南文化發展
20 提高民辦教學機構自主權,研究在大灣區發展合適的民辦教育政策體系
21 透過「一帶一路」開拓香港發展空間,帶領香港企業考察「一帶一路」國家,推動香港智庫加入內地成立的「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理事會」
22 提升港珠澳大橋的效益,放寬車輛使用限制,准許香港「單牌車」經大橋進出內地
23 加強統籌港深口岸擴建工作
資料來源︰民建聯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杜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