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全球觀察】 市場趨變 內企料成港經濟助推器

2020-05-26

胡文洲 中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

國際環境將更趨複雜多變,市場博弈可能進一步上升。上周,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市場聚焦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兩會審議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列入大會議程,引發境外投資者高度關注。回顧上周行情,恒生指數下跌3.64%,收於22,930點,國企指數下跌2.56%,收於9,427點,港股日均成交金額為1,284億港元,較前周有所上升,南向資金淨流入人民幣為73億元。行業板塊方面,除能源業外,上周其他行業板塊均收跌。其中,能源業上漲0.87%,表現最好,主要受益於近期國際油價反彈;資訊科技業和原材料業均下跌1.77%, 表現均好於大盤;由於市場擔心香港地緣政治風險可能會上升,香港本地股佔比較大的一般行業下跌7.75%,表現最不理想;醫療保健業和地產建築業分別下跌5.74%和5.68%,表現均遜於大盤。

4月中旬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內地經濟展現出巨大韌性,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但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如果歐美疫情再次爆發,疊加地緣政治衝突和貿易摩擦再度加劇,全球經濟可能會演變為更接近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時期。因此,鑒於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的不確定性,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設定全年經濟增長目標,而是將工作重心放在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上,守住「六保」底線: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積極財策穩經濟 萬億抗疫債矚目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在穩定經濟方面將發揮更關鍵的作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人民幣,同時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的抗疫特別國債。特別國債不計入一般公共財政預算赤字,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即可發行。特別國債發行一般是在經濟金融領域面臨重大風險時才會採取的重磅政策工具。回顧歷史,內地僅發行過兩次特別國債。第一次是在1998年,發行2,700億元人民幣特別國債,用於補充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資本金;第二次是在2007年,發行1.55萬億元人民幣特別國債購買約2,000億美元外匯,作為組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資本金來源。本次發行的特別國債以及新增赤字將通過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全部轉給地方,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

當今世界正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將更趨複雜多變。在中美經貿關係的走向充滿複雜性、反覆性和長期性的大背景下,香港地緣政治風險或將再度發酵,市場博弈將進一步上升。不過,中資企業和中國內地投資者在香港資本市場上的影響力日益上升,這將對香港市場保持穩定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香港資本市場的長期優勢在於其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充當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超級聯繫人」的特殊身份。一方面,香港資本市場已經建立了規範的市場制度、先進的商業基礎設施、公正透明的監管體系、較低的稅率環境等領先優勢。憑借上述制度優勢,香港資本市場形成了強大的資本市場信息聚集能力、資本市場研發能力和金融人才培養體系,吸引了大量全球機構投資者和金融人才。另一方面,在內地資本賬戶沒有全面開放之前,香港資本市場作為向中資企業提供海外融資的優質平台,具有不可取代的獨特優勢。

中資企業在港股市場上已佔據主導地位,受香港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較小。在內地資本市場逐步走向開放的過程中,香港資本市場已成為內地優秀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選擇。目前,中資企業在港股市場上已佔據主導地位,恒生指數成份股由1997年的香港普通股主導(佔94.3%)轉換為內地背景企業佔50.8%的份額,變化巨大。截至2020年4月底,港股市場中內地背景的企業有1,258家,佔全部上市公司數總市值的76%和成交金額的81%。中資企業對應的是人民幣資產,受香港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較小。

「互聯互通」助港股價值重估

隨着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將更加緊密,中國內地投資者在香港資本市場上的影響力日益上升。在港股市場當前估值具吸引的背景下,南向資金(內地資金)繼續實現大額淨流入,對香港市場的穩定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2020年3月,南向資金淨流入人民幣為1,264億元,創滬深港通開通以來單月資金淨流入最高紀錄。截至5月15日,今年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人民幣2,342億元,遠高於去年同期淨流入人民幣219億元的水平,也已超過去年全年淨流入人民幣2,221億元水平。展望未來,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是港股市場潛在價值重估的主要動力和催化劑。(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其不構成且也無意構成任何金融或投資建議。本文任何內容不構成任何契約或承諾,也不應將其作為任何契約或承諾。)■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