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洲 中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
上周,美國就業市場持續低迷,美國和歐洲多國開始逐步取消隔離措施。但市場擔心歐美過快重啟經濟可能會引發第二波疫情。同時,貿易摩擦風險再度升溫,投資者情緒趨向謹慎。回顧上周行情,恒生指數下跌1.79%,收於23,797點,國企指數下跌1.96%,收於9,675點,港股日均成交金額為1,054億港元,較前周有所上升,南向資金淨流入人民幣為89億元。
行業板塊方面,上周各行業板塊漲跌互現。其中,醫療保健業上漲4.58%,表現最好,主要是受市場擔憂第二波疫情爆發的因素影響;資訊科技業和工業分別上漲2.25%和0.44%,表現均好於大盤;電訊業下跌4.48%,表現最不理想,主要是由於大型電信運營商股價承壓;能源業和綜合業分別下跌3.66%和3.33%,表現均遜於大盤。新冠疫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持續顯現。隨着涉及外出活動的服務業和消費需求自3月中下旬開始出現斷崖式下降,美國就業市場大幅惡化。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4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2,050萬人,創二戰後的最大降幅,尤其是臨時性工作崗位大幅減少,顯示疫情對就業市場造成的巨大衝擊。同時,美國勞工部將3月減少非農就業人數由70.1萬人下調至87萬人,將2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由27.5萬下調至23.0萬人,兩個月合計下調21.4萬人;4月份失業率為14.7%,遠高於3月份的4.4%,也創下二戰後的最高水平。
美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
根據另一項廣義失業率指標U6,美國4月份失業率為22.8%,遠高於3月份的8.7%,創有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4月勞動力參與率為60.2%,低於3月份的62.7%,創197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4月平均每小時工資同比增長7.9%,高於3月份的3.1%。4月平均每小時工資同比增速高於市場預期,主要是由於在疫情中失去的就業崗位更多集中在低薪服務業領域,導致勞動力結構的統計基數發生重大變化,並不代表勞動者實際收入真的大幅增長。
過去幾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仍處於歷史高位,預示5月份失業率將創新高。截至5月9日,當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錄得298萬人的高位。過去八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總計高達3,649萬人,預計5月美國失業率或將超過20%,創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時期以來的最高紀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期表示,美國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下行風險顯著,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調查顯示,收入低於4萬美元的家庭中,有40%的家庭失去了工作。
雖然本次疫情引發的美國經濟衰退程度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但在美聯儲推出史無前例的無限量QE政策,釋放出將不惜一切代價穩定市場的信號下,當前美股已較3月23日的前期低點大幅反彈了30%左右。截至5月15日,今年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17%,標普500指數下跌11.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0.5%,或尚未反映出本次疫情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巨大衝擊。彭博數據顯示,目前美股市值(美國本土上市公司,不包含ETF與ADR)較2019年美國GDP比值處於140%左右的歷史高位。根據世界銀行數據,1980年至2018年期間,美國本土上市公司總市值與當年GDP的比值平均為100%。
國際貿易摩擦再度加劇
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隨着歐美企業開始復工復產,疫情走勢可能出現新的不確定性。如果歐美疫情再次爆發,疊加地緣政治衝突和貿易摩擦的再度加劇,全球經濟可能會演變為更接近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時期,美股或將出現第二輪下跌,這將迫使美聯儲繼續加碼無限量化寬鬆政策,從而可能導致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逐步下降。回顧歷史,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道瓊斯指數由最高點的14,165點大跌54%至最低點6,547點,相應的美股市值與美國GDP比值從132%下降到56%的歷史低點。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時期,道瓊斯指數由最高點到最低點的跌幅更是高達87%。
當前港股市場仍面臨較大的不確定和不穩定性因素,投資者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圍市場不穩的準備。在中美貿易摩擦充滿複雜性、反覆性和長期性的背景下,如果全球疫情出現反覆,再次引發經濟社會活動暫停,或者地緣政治衝突和貿易摩擦風險再度加劇,香港風險類資產價格短期內仍可能繼續大幅波動。而且,港股走勢受美股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在美股大幅調整的時候。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其不構成且也無意構成任何金融或投資建議。本文任何內容不構成任何契約或承諾,也不應將其作為任何契約或承諾。■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