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滬港融慧】 助企業 保經濟 商業銀行要勇擔當 善擔當(二之一)

2020-05-19

張麗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香港分行行長、香港中國金融協會主席

3月份,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海外,對環球經濟的主要影響從供給端轉向供需兩端。供給不足、供應鏈斷裂等困擾,隨着中國疫情受控以及企業復工復產而逐步解決;但是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封關並限制社交距離,導致供應鏈恢復趨緩、需求轉弱,早已處於零增長邊緣的歐美經濟由此更快陷入衰退。

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深度及持續時長仍不可預知,在新冠疫苗上市之前,全球經濟增長仍處於疫情波動蔓延、捲土重來的陰影之下,陷入經濟衰退的香港也難免再受波及。當下無論在宏觀政策層面,還是微觀市場主體層面,最緊要的都是撐企業,只有企業保持周轉和運營,才能確保居民就業和保護民生,從而維護消費活力和投資潛力,在穩經濟、穩金融的同時為之後的經濟復甦作好準備。商業銀行與企業有着天然的聯繫,在融資功能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在當前形勢下更要勇於擔當、善於擔當,助力企業渡過難關,保住經濟元氣。

港府推規模空前紓困措施

香港經濟在2019年第三、四季度連續負增長,陷入技術性衰退。疫情的爆發更是雪上加霜,受影響領域從旅遊、餐飲、零售等擴展至幾乎所有行業。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香港本地GDP按年下跌8.9%,是1974年數據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出口、消費、投資三駕馬車均告煞停。3月份失業率4.2%,為近9年多以來新高。為了避免經濟和就業市場出現螺旋式下滑,香港政府在2月份《財政預算案》中推出了1,200億元紓緩政策,又於3月份和4月份分別推出第一輪防疫抗疫基金和新一輪紓困措施,財政支出規模分別為300億元和1,375億元。三輪紓困資金共計2,875億元,佔到香港GDP的10%,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中4月份推出的措施主要包括800億元保就業計劃,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並推出百分百擔保特惠低息貸款計劃。這些政策旨在撐企業、保就業,撐企業是為了經濟活動順暢運作,也是為了金融穩定;保就業不單是出於消費和經濟因素考慮,更是為了保民生。

對於受疫情影響的行業、企業,港府或直接提供資金來補貼薪金、租金等基本周轉支出,或通過撬動社會資源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效應。在各類社會資源中,銀行信貸資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支持力量。

金管局提高銀行信貸能力

銀行作為經營機構,資金運用要遵循商業可持續原則;作為持牌機構,資產發放要遵循銀行資本和風險管理準則。為了確保銀行能更好參與經濟恢復計劃,金管局推出了系列措施,拓展銀行信貸資金能力,另一方面增加銀行信貸支持的意願。例如,通過調低逆周期緩衝資本比率和監管儲備水平,釋放約万億港元的借貸空間,提高銀行應對未來貸款需求的彈性。以回購交易形式從美聯儲獲得美元以提供拆借資金、釐清金管局流動資金安排、減發外匯基金票據等措施增加銀行體系流動性,確保銀行有充裕資金支持本地經濟。並且,適時調整監管規定,容許銀行延遲實施《巴塞爾協定三》監管資本架構中的各種要求,讓銀行可以專注應對由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挑戰;在4月份推出的全新「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下,根據金管局貸款分類指引,延期償還本金不會將貸款賬戶降至一個較低的等級。■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