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第一副會長
隨着疫情發展,國家於2月開始陸續復工復產,中央及各地政府亦推出不同的優惠政策,推動整體經濟發展。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即投資、出口、消費三方面,汲取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時投入不少內部基建投資的經驗,及考慮到今次疫情令全球需求出現重大改變,令出口大受影響,鼓勵內需因此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中之重。
為支持廠商復產,中國政府於3月推出了5批共23項稅費優惠政策,並在4月再推出其他針對廠商的資助,當中包括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於2020年度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延長至8年、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半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及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等。
真金白銀支持中小企業
此外,各地政府亦推出措施,以廣東省為例,就推出「中小企業26條」,針對中小企業反映復工復產難、用工難、經營成本高、資金緊缺等問題提出政策措施,其次是以「真金白銀」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在吸納就業、減免租金、繳費納稅及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並強調務實管用、具體明確、便於企業掌握落實。據國務院所公佈,在《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下,減稅降費達3,182億元。
然而,由於疫情在全球多國蔓延,環球經濟活動停擺,非日用品需求大減,歐美市場需求萎縮,海外買家壓價及取消訂單,令內地廠商大受打擊,個別復工廠商面臨零訂單的情況,以致出現經營困難。面對環球市場不景氣,國家應積極考慮推動內需,以有效滾動經濟鏈,當中廠商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以美國及日本為例,內需分別佔其本地生產總值70%及55%。
步入小康 追求貨品質素
中國人口接近14億,內需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約40%,加上中產階級崛起,有龐大的發展空間及潛力。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家製造業的質素在全球數一數二,只是過去一直專注出口,將最優質的貨品向外銷售。現時國家進入小康社會,人民追求生活質素,優質貨品在內地絕對有銷售空間。因此,為了鼓勵廠商向內地企業放貨,國家可考慮推出激勵措施,如銀行擔保、稅務資助及津貼,甚至銀行先代內地商戶放款給廠商等,一方面令廠商放心放貨,又可以推動內需,以及提升人民生活質素,一舉三得。■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