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裡行間】學界的柯南

2020-06-02
■一部別開生面、饒有趣味的書。作者提供■一部別開生面、饒有趣味的書。作者提供

黃仲鳴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台灣,是個無視版權法的年代。當年看過不少的書,尤其是翻譯作品,後來始知是翻抄別人的,改了個偽作者、譯者的名字,就此「新鮮出爐」。最記得的是有個黃燕德,先後校訂了兩部世界名著:《基度山恩仇記》、《齊瓦哥醫生》。這兩書,是我最愛讀的,也曾追查黃燕德何許人也,卻不得要領。近日始得知,這兩部名著的真正譯者是何人,頓有被騙的感覺。

《基度山恩仇記》的原譯者為李牧華;《齊瓦哥醫生》的原譯者是許冠三、齊桓,他們的書名是《齊伐哥醫生》。許、齊二人在香港大有名聲,譯本早已於1959年面世。

台灣在戒嚴時期,不少在大陸早已聞名的作家,尤其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他們的書已淪為禁忌,要出版確是難以登天,於是出盡八寶,要令這些作品重見天日。這種「重見功夫」,被台灣一位學者賴慈芸,撰成一部既風趣,又有學術價值的書《翻譯偵探事務所》(台北:蔚藍文化,2017年1月)。近日捧讀,十分過癮。單德興為此書「導讀」,指出當年台灣有此現象的因由,除了政治因素外,還有這原因:

「加上語言與文化政策造成的青黃不接,有能力從事中文翻譯的人才不多,出版社或基於文化使命、文學喜好,或在商言商、有利可圖,於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將舊譯易容改裝、借殼上市,雖然不免風險,但畢竟相對較小,並可省卻找人重譯成本高昂、曠日廢時且品質沒有把握的情況,以致仿冒者眾,流風所及,出版界習以為常,除了少數明眼人之外,絕大多數讀者都遭矇騙而不自知。這種翻譯界的怪現象固然為當時台灣的文化荒漠注入一些活水,後遺症則是使得台灣翻譯史成了一筆糊塗賬,埋名隱姓、化名出版、冒名頂替、『謀殺譯者』的情況比比皆是,時間一久沉冤莫白了。」

賴慈芸為了原著的「沉冤」,下了不少功夫,發發掘掘、追追尋尋,確是破解了不少冤案,被學界「戲稱」為「柯南」。對這名銜,相信賴慈芸亦甚為高興和受落,否則不會將這書命名「偵探事務所」了。

這種偷天換日的功夫,據「推薦序」的管仁健歸納為有七種:

(一)輪姦霸佔法,隱去原作者,悉作「本社編」。但這種署名法,我們一班少年俱心知肚明。

(二)隱姓埋名法,悉以「佚名」出之。

(三)男扮女裝法,以女性筆名代之。

(四)以籍代名法,取原作者的姓,再以其籍貫作名。

(五)大刑伺候法,有「月下偷桃式」,將原作者姓名斬去最後一字;「攔腰一斬式」,中間一字去掉;「黑虎偷心式」,將姓名中間一字另改他字。

(六)張冠李戴法,將原作者換作他作者。

(七)先姦後殺法,作者全易名,或據為己用。

這部書可談之處甚多,有興趣者,可找來看看,一掃暑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