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毛筆是毛筆的一種,以初生嬰孩第一次剪下來的頭髮製成,不少父母都會為初生子女製筆以作紀念。相傳古時一書生上京赴考,以胎毛筆為文,竟高中狀元,故又稱狀元筆。
「歲雄張師傅胎毛筆」製作主理張振宇是張虹霓的兒子,同時作為張楊氏第六代製筆法傳人,以製作胎毛筆為主,他在毛筆博物館側也開了一家店。張虹霓將家傳製作胎毛筆的技藝帶到香港,成為香港盛極一時的文化產物。
張氏家族的曾太祖母在道光年的宮廷內造貢筆、為皇室御用製筆師,家族也承傳了宮廷文化,並在唐朝開始給剛出生的孩子做胎毛筆,即將孩子首次長出來的頭髮從不同部位取下來做一支毛筆,並用傳統的32道工序在三星期內完成,做成一支胎毛筆,這個過程也被稱之為「皇室的理髮儀式」。前人相信孩子的頭髮帶有靈氣、有吉祥的意思,長大以後再送給孩子以代表一份祝福,而這個傳統一直流傳至今。
採訪期間,列先生和列太太帶着未到一歲的兒子來到店裏,希望給孩子做一支胎毛筆,他們選擇了一支寓意健康的筆桿,來寄寓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被問到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他們坦言對於毛筆沒有特別深厚的情感,自己不懂得寫毛筆字,但是身為中國人的身份,他們仍然希望保留這份傳統,到孩子長大的時候將這份珍貴的回憶送給孩子,希望他感受到父母從他小時候就展開了恒久不變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