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蝶
上星期我在本欄提到當母親或家庭主婦在疫情中的生活和承受壓力。一些女性朋友閱讀後,都對我表示大有同感。
住在加拿大的一位親戚向來是「無飯夫婦」,一天兩餐都與丈夫光顧餐館。可是,疫情比洪水猛獸來得還要兇猛,餐館都關門了,他們的優哉游哉的生活也被迫暫時停下來。當妻子的向我訴苦︰現在每天躲在家中的生活便只有「煮煮煮」和「洗洗洗」,一天的光景就在廚房中消磨,精力也都殆盡了。
另一位朋友亦有「不幸」的遭遇。她嫁了「大男人」的丈夫,平時在家要看丈夫的臉色。幸好丈夫要上班工作,子女也要上學,她一天之中總有一些私人時間鬆弛一下丈夫在家時令她緊張的神經。可是,過去數月,子女不用上學,丈夫也在家工作,頓成了她的夢魘。所以,當她一聽到復工復課的消息,興奮莫名,大聲歡呼,希望盡快不用多見丈夫。
香港地方細小,居住環境狹窄,一家人或兩夫妻每天擠在小寓所中,很容易產生摩擦。疫症出現之前,大家還可以藉着上班、在街上逛逛或與朋友聚會時離開居所和家人,減少產生矛盾的機會。可是,在疫症期間,大家都不可以外出,一方面情緒得不到宣洩;另一方面又因種種擔心而令到心情更差,容易情緒失控。據說家庭暴力的案件大增,而申請離婚的數目亦因此上升。
話雖如此,卻有很多家庭因此而在明年增添家庭成員。我的印尼籍女傭說她們的家鄉在這三數月之間突然增加了很多孕婦,這自然是夫婦們整天躲在家中無事可做的產物。我相信這種情況也會出現在世界其他地方。換句話說,全世界明年便會有「嬰兒潮」湧現,以補充因患上新冠肺炎而死去的數十萬名人口,體現了大自然循環生生不息的道理。
我猜想香港有很多事物都會因此一「疫」而改變。內地早已流行「叫外賣」服務,食客安坐家中,便有速遞員送上食物。香港始終是一個很方便的城市,居民很容易便在家附近找到食肆。因此,速遞外賣餐膳一直未能在香港大為流行。可是,過去數月,很多人因為不能或不敢到食肆吃飯,都開始採用這種服務了。之後,他們一方面可能發覺到速遞外賣的好處;另一方面亦已經成為習慣,所以速遞外賣餐膳這個行業應該有發展的潛力。
若果這個行業真的發展起來,自然需要大量送餐人手、這類服務員不需要高技術,很適合一些年紀稍大、沒有專業技能或高學歷,但健康良好,不想依靠政府索取援助的人。我覺得這是好事,因為這班人曾經為香港付出,我們不應該因為時間巨輪滾動得太快而遺棄他們。趁着他們現時仍然有工作能力而又願意自食其力的時候,應該給予他們一份工作,讓他們有尊嚴地生活。企業家經過數個月叫職員留家工作而沒有問題出現,開始察覺到原來這是一個可以節省租金的好方法。日後,他們可以不需要再支付高昂的租金租賃大型的辦公室,只需留下較小的地方作必須之用便可。寫字樓的租賃市場應該有波動了。
店舖收取天文數字租金的日子也應該告一段落。疫症令香港經濟受創,很多店舖紛紛結業,連一些奢侈品公司也要關掉一些分店或結束香港的市場。很多店舖都空置了,租金自然很快回落。日後,你猜哪些行業會租用這些店舖經營生意,為香港的街道繪畫出另一個畫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