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在澳洲時間長了,發現澳洲人家裏多有兩台汽車,一台小排量的用於市區短途的出行,另一台多是大排量的SUV,用於假期的長途旅行,亦便於後面掛上全家人在外露營的拖車。
多數留學生與本呆這樣滯留在此的遊客則是習慣租車出遊。澳洲租車與在中國兩樣。中國的租車行,預定的車子型號、顏色與交付的車子一模一樣,而在澳洲,網上預訂時只會告訴你大抵是什麼車型,交車時並不一定是圖片上的車子,要想在網上租到完全心儀的車子似乎只能靠運氣。而我前些日與女兒和她的閨蜜們一同出遊時運氣很好,租到了一輛三菱的大SUV,我稱它為我們的「大馬」。
出行途中,幾個剛成年不久的才領到駕照的女孩都不敢在快速路上開車,有着20多年駕齡的本呆和以往一樣成了臨時的「專職司機」,開着結結實實的「大馬」,一路享受着駕馭的快感,一路聽着車內女孩們的歡聲笑語,疫情帶來的愁苦和長期無法回國導致的鬱悶便隨之煙消雲散。路上走走停停,又抽空和孩子們交流了一下駕車的心得,告訴她們開大車的好處,比如大車的「重」和「穩」,比如大車在轉彎的時候速度降不下來也不會像小車一樣會自動「漂移」......開了幾百公里,愈發覺得「大馬」與「老司機」甚是默契,頗有人車合一的感覺。
澳洲地廣人稀,常常在路上跑了上百公里都看不到人煙,於是「老司機」也難免杞人憂天,總是盯着油表看,明明還剩下半箱油,心裏就開始莫名地發慌。於是還未跑到目的地,便未雨綢繆地駕着「大馬」進油站去餵飽「糧草」。
澳洲的加油站亦與中國不同,沒有專門加油的工人,全是司機們自己下車自助加油,末了只需到服務站內付款即可。本呆也入鄉隨俗,很快地學會了自己加油,每次餵飽「馬兒」,心裏便跟孩子似的有了幾分能令自己竊喜的成就感。
「大馬」餵飽,便放心大膽地一路狂飆,到目的地波浪岩玩了半天,又住了一夜,第二天起床直奔約克小鎮,快到約克小鎮的路上又餵了一次「大馬」,便放心地在小鎮午後的陽光裏感受了一番恍若穿越舊時光的維多利亞風情。臨走之前「大馬」吭哧了半天才很不情願地發動起來,我們便取笑它也沉浸在小鎮的慢時光裏不肯離開。
離開「慢」小鎮,駕着「大馬」以超過110公里的時速飛快地回到珀斯。
如同以往一樣,「大馬」是要加滿油才能還給車行的。然而加滿油之後它卻徹底地罷工,再也發動不起來了。一位熱心的澳洲大叔提醒圍着「大馬」手足無措轉圈的我們:是否給車子加錯油?這才發現,車子的加油口上明明白白地寫着「DIESEL」,原來「大馬」喝的是柴油,而我們一路給它加的卻是汽油!我這個太有經驗的「老司機」和幾個沒有經驗的新手便犯了一個如此低級的錯誤,甚至連租車合同和掛在車鑰匙旁邊的牌子上寫着的「DIESEL」都被我們「完美避過」......「大馬」之前沿途在喝了一肚子汽油之後「馬力」明顯不足,卻沒有在半路出事,還是把我們平安地帶回住處,算是一匹非常有靈性的「馬兒」了。
夜裏下了雨,我們在雨中目送那匹「大馬」被拖車司機拴上繩子吊上車送去修理廠,心裏充滿了感激。而這種因為粗心和缺乏常識導致的險些危及生命的錯誤,犯過一次便夠了。
(澳洲漫遊記之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