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各位找個位,這是你的開學禮。望前看,想着戴着四方帽時多美麗。」
今年因為疫情關係,開學禮變得比以往更難忘,大家都在電腦前對着熒幕開學,場面也頗令人發笑的。每年九月的開學日,程韻老師都會不禁在心裡哼起這首多年前一套電視劇(TV series)的主題曲,由李克勤主唱的「開學禮」(可能現在各位學生都不認識李克勤,程老師的年齡也因而曝光了)。由歌詞可見,各位同學都會朝氣勃勃,對新學年與將來的人生充滿期盼。程老師今期想與大家探討的題目,可能與仍是中學生的你還沒有太大關係,但若然不小心處理,絕對會影響你的美好人生呢。
大學未畢業 欠下一身債
新聞經常報道大學生未畢業(graduate),便欠下一身信用卡(credit card)債務(debt),這與現代社會(modern society)的消費主義(consumerism)有莫大的關係。消費主義是日常生活中,其中一個最強的影響力(one of the strongest forces)。經過社交媒體(the social media)與傳媒(the media)的渲染,現代人都認為只要擁有(possess)更多,便能得到更多的快樂(happiness)和成功(success),甚至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不能自拔的購物狂(shopaholic)。到底不斷的購物,真的能幫助我們變得成功、愉快嗎?
廣告有目的 誘惑消費者
促成過度的消費(excessive consumption),其中一個最大的起因(culprit)便是廣告(advertising)。試回想一下你過去一天的生活裏,接觸過多少商業廣告(commercials)呢?看YouTube短片、瀏覽微博、facebook、Twitter或Instagram,中間有多少廣告彈過出來(pop up)呢?即使在上學途中,所乘搭的公共交通工具(public transport),是否也充斥着無窮無盡的廣告(advertisements)呢?要決定一則廣告是否成功,便要看它能否誘惑消費者(consumers)把產品(products)買下,這也是廣告製作費十分龐大的原因。
除此以外,信用卡先購物、後付款的消費模式(consuming style)也是令人欠債的原因。手持一張體積細小的卡便能買到心頭好,是一件簡單不過的事。當所累積(accumulate)的欠款超越使用者(users)所能負擔(afford)的金額(amount),銀行便會每月收取利息(interest),這也是債務人(debtor)一直未能把債務消還的原因。
紀錄一變負 未來難求職
可能拖欠卡數聽起來是很平常的事,但信貸紀錄便會因此而受到負面評價,還會影響求職,可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趁現在年輕,要培養良好的理財模式啊。 ■程韻
作者簡介:英國文學碩士,在男校任教英語的女教師,愛好文學和動物。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