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12.8萬樣本陽性率偏高 專家籲踴躍採樣斬疫鏈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首批完成化驗的樣本結果出爐,無「假陽性」個案,在12.8萬個已完成檢驗的樣本中,有6個樣本經覆檢後確認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陽性比率0.0046%,其中4宗屬於早前感染個案。有關陽性比率較早前個別高危群組還要高,顯示社區存在不少隱形患者。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昨日表示,政府的數字與港大推算吻合,相信全港有近500名隱形患者,其中280人具傳染性,更可能造成二代傳播。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則指,即使只有極少量患者在社區遊走,都足以摧毀整個防疫策略,若有「超級傳播者」問題就更大,而普檢可為可能再爆發的疫情作好準備,亦有利於爭取出入境互通,故市民應積極參與檢測。■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六宗確診四為康復者無傳染性
壎芵p昨日公布普檢計劃首批檢測結果,計劃開展首兩天半已完成12.8萬個樣本化驗,其中6個呈陽性,有4個屬上月中或之後的出院病人。壎籵嬝@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該4宗個案與其他已出院個案一樣,體內均有抗體,且病毒指數較低,傳染性低,並非二次感染,因此毋須再次隔離和入院。
張竹君並透露,昨日約有10宗初步確診個案,有待覆檢,部分是普檢計劃發現的個案。
若以6宗陽性個案作基礎,首批樣本的陽性比率為0.0046%,比「疫廈」居民、院舍員工等高危群組的陽性比率還要高;若撇除該4宗康復者個案,陽性比率則為0.0015%,均較特區政府宣布展開計劃時預測的0.02%陽性比率為低。
身兼政府專家顧問的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根據病毒學及流行病學所做的推算,12.8萬個樣本中可能會有約8.5個樣本呈陽性反應,與壎芵p昨日公布的首批樣本化驗結果吻合,但如果全港市民都參與計劃接受採樣,可能會找到494宗陽性個案,其中280名帶病毒者仍然具傳染性。
非全民參檢料逾百「隱患」漏網
若計及檢測的誤差因素後,或有400個陽性個案帶傳染性,推算當中約三分之一人會造成二代傳播,令疫情進一步惡化,社會需要盡快找出約140名可能會造成二代傳播的隱形患者。
梁卓偉指出,香港檢測能力的「樽頸位」已經隨茪漲a支援隊來港協助而消失,「近日香港每日確診個案重回個位數,這個成果得來不易,市民為人為己均應把握機會接受檢測。」
另一名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聯同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到皇仁書院的檢測中心視察環境,並親身示範採樣。袁國勇表示,目前登記接受檢測的人數不足100萬,相信與近期單日確診個案減少有關,「如果仲係每日數十宗,可能會有更多人想檢測。」
少量「隱患」遊走足毀防疫策略
他認為評價普檢計劃時,不能以計劃找到幾多名患者作為指標,「不要認為(確診者)數目低而覺得(普檢)無用,點都有用的。大家不要再辯論效益問題了。」隨茠壎瘙僧I日漸放寬,即使是極少量隱形患者在社區遊走,都足以令整套防疫措施功虧一簣。
袁國勇還提到普檢計劃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讓其他國家或地區看到香港已盡力防疫,有利於爭取出入境互通,對香港經濟及很多人的生計都有幫助,「無人會強迫市民參與檢測,但既然現時有這機會就應利用。」
他重申,幾乎肯定冬天一定再出現大爆發,認為是次普檢計劃是一個演練,為即將再爆發的疫情作好準備。他同時建議,全港18區的門診應加強檢測,讓市民到診所不論求診與否,均可取樣本瓶做檢測;市民可記錄每日行蹤,曾出入的餐廳處所,所乘搭汽車的車牌等,以幫助政府追蹤隱形傳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