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多輪」獲全球採用 無線頻譜拍賣大增效益
在人類社會的買賣過程中,「價高者得」的道理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適用,如此便形成「拍賣」的概念,不論藝術品、古董,或礦產、能源等資源,都可以拍賣的方式售出;不過如無線頻譜等更複雜的物品,卻較難以傳統拍賣方式售出。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家威爾遜及米爾格龍這對師徒,於1960年代起透過一系列研究,改善傳統拍賣理論,並設計出全新的拍賣機制,對買賣雙方及社會納稅人均有利,因此獲頒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傳統拍賣理論中,拍賣品的成交價取決於3個因素,第一是拍賣的形式,例如是否公開進行、競投者出價次數是否有限等;第二種因素與拍賣的物品相關,例如物品價值是否對所有競投者而言都一樣;第三是不穩定性,亦即不同競投者對物品價值所知資訊是否相同。
傳統拍賣理論有局限
拍賣理論有助推算競選人的行為、最終成交價等,亦有助設計出最佳的拍賣形式,將拍賣所創造的價值放到最大;不過當有幾項互相關連的物件同時拍賣,例如飛機升降時段、無線頻譜、捕漁限額等,要應用傳統拍賣理論便十分困難。
現年83歲的威爾遜在1960至1970年代間發表3篇論文,以「共同價值」(common value)的概念,來進一步解釋拍賣理論。共同價值是指一件拍賣的物品中,對所有競投人而言價值均相同的部分,如證券、物業、開發權等,都會有共同價值,不過其高低通常在拍賣前都是不確定的數字。
拍賣資訊不足 贏家變輸家
威爾遜的論文便解釋,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較理智的競投人,出價往往會較他們估計的共同價值低,以免陷入「贏家詛咒」(Winner's Curse),亦即拍賣中的贏家所付價格、高於物品的實際價值,令贏家最終變成輸家。
現年72歲的米爾格龍則承繼博士導師威爾遜的理論,將共同價值及相對的「私人價值」(private value)概念整合,發展出一套應用範圍更廣的拍賣理論。米爾格龍發現,在資訊愈少的拍賣中,「贏家詛咒」的效應便愈高,因此賣家應在拍賣開始前,盡量向競投人提供更多資訊,例如是獨立專家的估價、或其他競投人的估價等,來盡量抬高拍賣產生的收益。
米爾格龍及威爾遜不單發展出「紙上談兵」的理論,亦將理論應用於現實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自1994年起,開始使用兩人有份設計的同步多輪拍賣(Simultaneous Multiple Round Auction)模式拍賣無線頻譜,取代此前費時失事的聽證會或抽籤等方式;目前全球多地在拍賣無線頻譜時,都會採用同一模式。
在同步多輪拍賣中,競投者會對一個或多個頻牌照分別私下報價,每輪競投結束後,賣方只公布每個頻譜的最高報價,以此為下輪拍賣的底價,直至所有頻譜牌照都無更高報價,拍賣便結束。如此隨拍賣品價格上升,競投者亦可得知更多資訊,亦不能在觀察其他競投者時隱瞞私人訊息,減少不同競投者合謀、或贏家詛咒等問題。
諾獎委員會:造福整個社會
諾貝爾獎委員會讚揚,米爾格龍及威爾遜的研究,完美示範基本理論研究、如何帶來更重要的發明,並造福整個社會。兩人將可平分共1,000萬瑞典克朗(約866萬港元)獎金。■綜合報道
威爾遜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
1937年: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日內瓦
1963年:哈佛商學院博士
米爾格龍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
1948年:生於美國底特律
1979年:史丹福大學博士
得獎原因:改善拍賣理論和創造新拍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