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資訊不充足的拍賣中,最樂觀的競標者往往會對拍賣品的「共同價值」(Common Value)作出過高估計,因此當他「勝出」拍賣後,往往亦意味着在這次交易中蒙受損失,亦即所謂「贏家的詛咒」。
今屆得主威爾遜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研究中,發現「贏家詛咒」的出現是因為對拍賣品資訊掌握不足,資訊不足的競標者會因此傾向出價較低,繼而壓低最終成交價。米爾格龍則在1980年代的研究中,將共同價值與相對的「私人價值」(private value)概念結合,提出改善拍賣制度,認為拍賣方應該向競標者提供更多有關拍賣品的資訊,例如向潛在物業買家提供獨立估值意見,從而提高成交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