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民營經濟不僅「大」,而且「強」,這與廣東對民營經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以及直接給予扶持政策分不開。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導張光南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總結起來,一方面,廣東對民營經濟的支持,比如減稅降負、優化審批流程等方面,廣東的力度居內地前列,不少首創的措施,在內地起到示範作用。另一方面廣東在市場准入方面,率先基本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在自貿試驗區對港澳投資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比如在公共服務方面,在社保、融資、用電以及用地等方面,對民企予以大力支持。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營經濟統戰工作不斷加強和完善,在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把民營經濟人士團結在黨的周圍,更好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特別針對『民營經濟人士』給予了清晰的定位,在助力國家發展戰略方面,他們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張光南說。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也注意到,《意見》中所提到的「信任、團結、服務、引導、教育」10字方針,把信任放在首位,意義重大。他表示,這將極大穩定和強化民營經濟人士的信心,同時,提出民營經濟發展的長期化、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等,也都是要杜絕民營經濟的「短期化」「工具化」等錯誤觀點。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在對待民營經濟發展問題上的「撥亂反正」。
彭澎表示,有此保障,民營經濟在參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方面,可以起到更大作用。「今後,民營經濟在大灣區拓展科技創新走廊,打造『中國硅谷』等領域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這是中國實現『十四五』規劃、邁向現代化強國非常重要的力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