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開講吧,戰友!

2020-10-21
■丹東一家親慈善義工站站長崔瑞與志願軍老兵范鴻志(左)。 香港文匯報記者于珈琳 攝■丹東一家親慈善義工站站長崔瑞與志願軍老兵范鴻志(左)。 香港文匯報記者于珈琳 攝

義工站組織老戰士宣講往事 弘揚志願軍精神熏陶後人

在丹東一家親慈善義工站站長崔瑞收藏的一面國旗上,百餘位志願軍老戰士的手寫簽名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在志願軍老兵范鴻志的名字一旁,標註的日期是二○一五年8月,這也正是在崔瑞創辦義工站的不久後。今年九十五歲的老兵范鴻志是最早一批參與到義工站的活動中去的。「范老給我們邊防戰士、武警官兵都講過戰鬥故事,也在鴨綠江斷橋上參與很多紀念活動。」 ■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珈琳 遼寧丹東報道

作為70年前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的祖國起點,遼寧丹東被譽為「英雄的城市」。如今,仍有大批志願軍老兵生活在丹東鴨綠江畔,他們的故事和精神流淌在這座城市。在丹東一家親慈善義工站的組織下,老戰士們在這裏紀念憑弔埋葬在異國他鄉的戰友,更讓志願軍精神在這座英雄城市中延續並發揚光大。

武漢暴發疫情 老兵自發捐款

從2015年義工站成立至今,年近50歲的站長崔瑞就幾乎放棄了所有休息時間。「我們每個周末都會組織老戰士見面,每逢大的紀念日我們還會組織老戰士演出。」在丹東公安系統工作的崔瑞,同時也是一名駐村幹部。「好多老戰士也通過我向農村的貧困戶捐款捐物,最近老戰士還為農村捐助了一套兒童遊樂設施,讓農村的孩子和城裏一樣,有個快樂的童年。」就在今年2月武漢疫情暴發時,義工站的志願軍老兵們還自發通過丹東慈善總會向抗疫一線捐款。

志願軍老戰士趙魁英是崔瑞特別敬佩的一位老人。「83歲開始自學鋼琴,如今能夠自彈自唱很多歌曲。」1950年10月隨志願軍首批隊伍秘密入朝,趙魁英先後參加了朝鮮戰場的五次戰役,在1953年11月的一次遭遇戰中,他首先發現了敵軍的兩名通訊員,隨即扔出2顆手榴彈炸死2名敵軍。在隨後兩軍交火時,他還英勇繳獲敵軍裝備。戰後,他才發覺,自己的胳膊、腿甚至頭部都被子彈和炮彈碎片擊中,落下傷痛影響至今。

然而老人並沒有被病痛擊倒,在熬過失去老伴的傷痛後,他選擇自學鋼琴,用積極向上的音樂向後人傳達老兵不老的樂觀精神。如今,在鴨綠江畔,像趙魁英一樣的老兵們,一邊參與到宣講活動中,一邊用積極樂觀的晚年生活展示着志願軍精神。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