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假難民亂象叢生 西方出招嚴打

2021-05-01

屢捲毒品詐騙罪行 增納稅人負擔 威脅國安

香港立法會剛於周三通過《2020年入境(修訂)條例草案》,期望堵塞漏洞,防止假難民來港。假難民問題近年亦困擾不少西方國家,許多申請庇護者往往並非難民,只是希望改善生活的「經濟移民」,促使多國政府採取措施,限制這些人士入境或申請庇護。美國政府數據更顯示,無證居民經常捲入毒品、詐騙等嚴重罪行,並有聲音指非法移民往往加重納稅人負擔,上屆政府因而實施「安全第三國」政策,以阻截非法移民繼續湧入美國。

美國不少反對收緊移民政策人士,往往指出非法移民較一般美國公民犯罪的機會更少,不過實情並非如此。

美64%被捕者屬無證移民

無證移民只佔美國人口7%,但司法部數據顯示,在2018年所有聯邦執法行動中,多達64%被捕者屬無證移民,牽涉不同罪行,例如聯邦執法部門處理的毒品案,24%涉及無證移民,詐騙案則有28%涉及無證移民。

納稅人亦因非法移民問題受害,以麻省為例,處理非法移民的開支,令每個家庭平均每年花費1,500美元(約1.2萬港元)。此外,麻省約5%勞動人口屬無證移民,搶去一般民眾的工作機會。因應麻省議會去年底辯論議案,讓非法移民更容易繼續留在州內,關注組織「麻省移民改革聯盟」共同主席湯普森便稱,大量無證移民湧入會導致合法居民失業,並壓低整體薪酬,又可能導致僱主選擇聘用較易被壓榨的非法移民。

易被利用 變滲透施襲渠道

非法移民同時亦引起國家安全隱憂,其中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轄下的國家反恐中心曾去信國會,提到美國的難民制度很可能被極端分子利用,變為滲透施襲的渠道,當中包括與敘利亞恐怖組織有聯繫的人。

負責邊境保安的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於「911」恐襲後成立,負責偵查打擊跨境犯罪。在「911」前,聯邦政府的移民事務只交由商務部和勞動部負責,直至華府在2003年成立國土安全部,再下設ICE、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等,顯示美國在反恐脈絡下對移民議題的規劃,更聚焦移民帶來的潛在安全威脅。

歐盟應用「安全第三國」

前總統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與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等中美洲國家,簽訂「安全第三國」協議,規定移民在向美國申請庇護前,應先向他們到美國前取道的第一個國家提出申請。雖然協議被批評相當於完全禁止庇護申請,令逃避貧窮、暴力的移民無法獲得保護,不過「安全第三國」於過往達30年一直有在歐盟內應用,時至今日,任何向歐盟國家申請庇護人士,若曾途經非歐盟國家,都會被拒絕進入。

在特朗普政府下,司法部及國土安全部曾質疑不少嘗試進入美國的難民,並非真正面臨拘禁或殘酷對待的威脅,而僅是「經濟移民」,試圖濫用或加重美國移民制度的負擔。 ●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