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首5月涉毒被捕青少年增60%

2021-06-16
●禁毒推廣車讓市民「試聞」仿真毒品氣味。有人試聞可卡因覺得像「廁所臭味」。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禁毒推廣車讓市民「試聞」仿真毒品氣味。有人試聞可卡因覺得像「廁所臭味」。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警推VR體驗生毒瘡後果 製仿真毒品氣味助家長識別

「搵快錢」歪念和網上社交平台的便利,令本港青少年販毒、吸毒問題日趨惡化,給全社會敲響警鐘。香港警方今年首5個月共破獲1,415宗毒品案件,較去年同期上升近75%,其中有278名青少年涉毒被捕(當中122人涉大麻案),較去年同期上升59.8%,有44名被捕人年齡在15歲或以下,升幅相若,情況令人震驚。暑假臨近,警方深入社區和校園展開全民抗毒活動,並與大學合作製造仿真毒品氣味及「虛擬實境(VR)」,教導家長識別毒品氣味及早發現子女是否染毒,以及了解吸食毒品對身體的不良影響,例如會導致長滿毒瘡的困境,希望青少年免墮毒品深淵。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香港警方統計顯示,本港近年青少年涉販毒及吸食毒品人數,均有明顯上升及年輕化趨勢。去年21歲或以下吸毒人數共有525人,較前年494人增加31人,當中21歲以下及報稱學生的吸毒人數,更由前年的124人上升至去年的172人,增加48人(38.7%)。青少年所吸食的毒品中,以大麻佔最多,去年青少年吸食大麻共有275人,佔整體人數逾52%,亦較前年青少年吸食大麻235人,增加40人(17%)。

涉大麻案件倍增至122人

警方表示,今年首5個月青少年涉毒品被捕共有278人,包括75人為學生,當中44人為年僅10歲至15歲的兒童(見表)。被捕人中,有122人涉大麻案件,較去年上升97%及前年上升140%,毒販利用青少年販毒及誘使青少年吸毒情G嚴重,主要反映在不法分子謠傳吸食大麻不會上癮,青少年販毒不會被重判,只是警司警誡而已,以金錢或大麻利誘青少年做毒品帶家或「收貨人」,加上互聯網普及,毒販利用社交媒體作販毒媒介及工具,在不同社交媒體明碼實價銷售毒品,令青少年更易購得,情況令人憂慮。

禁毒推廣車半月巡訪全港

暑假臨近,屬青少年接觸毒品的「高危期」,警方全方位打擊各項毒品罪案,除了加強情報搜集及拘捕行動外,同時將今年6月份定為禁毒月,並推廣連串教育宣傳工作,讓家長、教師及年輕人深入了解吸毒禍害,同時提高青少年抗毒意識。警方由6月13日至27日派一輛禁毒推廣車,巡訪全港社區及校園宣傳禁毒信息。

禁毒推廣車上,設有由浸會大學化學系協助製造的仿真毒品氣味讓市民「試聞」,包括氯胺酮、可卡因及冰毒,讓家長對毒品氣味有感官上的認識。一旦發現子女身上出現同類氣味時,可以及早察覺子女可能有吸毒問題。有關仿真毒品氣味,是以製造香精的有機化學物質混合而成,對人體無害及不會上癮。

此外,禁毒推廣車還提供「虛擬實境(VR)」體驗,參與者只要戴上各種VR設備和配件,便能以逼真的第一人稱視角,置身虛擬公廁內被毒販誘使吸毒。參與者會從鏡中看見自己因吸毒而長滿毒瘡的可怕樣貌,讓人對毒品禍害印象深刻。

毒品調查科署理總警司吳穎詩表示,警方在禁毒月中會有連串宣傳活動,包括放禁毒微影片及校內禁毒講座等;家長如想了解更多資料,可登入香港警察facebook專頁內的置頂帖文《毒品害人. 六月.禁毒月》,瀏覽相關連結。她強調,警方執法只是整個禁毒策略中的一小部分,若要有效防範青少年吸毒及販毒必須大家攜手合作,向身邊的青少年宣傳禁毒信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