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仲偕
筆者日前拜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專欄。克魯格曼是零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被喻為「新一代的經濟學大師」。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一片叫好聲中,克魯格曼直指當時亞洲四小龍的發展模式不足維持,「預言」亞洲金融危機的到臨而令他聲名大噪。早於去年三月,他又指美國經濟將因次按危機而出現最少兩年多的停滯期。從當前環球經濟數據可見,克魯格曼所言非虛。
簫條經濟學是克魯格曼專注的研究範圍。美國現時面對經濟困境,輿論又批評奧巴馬經濟團隊拋出來的方案未能有效振興經濟;於是,克魯格曼給奧巴馬開了藥方。克魯格曼開門見山,直指奧巴馬必須先摒棄他在競選時承諾的萬五億減稅方案。克魯格曼認為,把因減稅而少收的錢用作改善失業救濟、擴大醫療服務等公共開支,較單單減稅更能改善目前的經濟憂患。尤其美國正要處理全民醫保問題,倒不如把錢用作醫療服務。
摒棄短視效應 放眼長遠發展
誠然,奧巴馬經濟團隊最新發表的經濟預測報告也承認,每一元的公共基建開支較每一元的減稅更能創造就業,兩者所衍生的經濟效益相差甚遠。但該報告卻顧慮政府沒有什麼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推出的公共投資計劃。不過,克魯格曼則反問:為何這些計劃必須在短時間內見效?
面對輿論對其救市方案的批評,奧巴馬回應指他樂於聆聽任何可以有效地躍動(jump-start)經濟的花錢方法。奧巴馬的講法,反映他想要的是立竿見影的方案。但克魯格曼卻批評「大躍進」的心態,更認為這想法正正就是目前減稅救市方案的問題。克魯格曼認為,奧巴馬的減稅計劃是做得太少;而當前美國需要的應是一個較長期的公共投資計劃。他指出,就算這些公共投資項目要在數年後才能見成果,但在項目上馬初期的開支也可以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持。因此,要創造職位,奧巴馬應制訂為期數年的投資項目計劃,而不只是一連串的短期刺激經濟措施。簡而言之,克魯格曼給奧巴馬的建議,就是摒棄短期虛火、放眼長遠發展;把減稅改為增加政府投資。
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系,同樣在金融海嘯下重挫,面對失業率高企、消費力呆滯等經濟簫條苦果。新一代的經濟大師給奧巴馬的藥方,不僅對美國有用,對香港也有用,放諸四海而皆準。
下月底,財政司司長就要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去年底特首公布了中小企信貸等救市方案。然而,糖畢竟是不能無止境地派下去。雖然我們還有在零七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十大基建工程未有定案上馬,但若在預算案中重彈這些項目又未能重建市民對經濟發展的信心。因此,特區政府要做的,是為著香港經濟在未來數年可以穩健地復甦,應該如大師克魯格曼所言,好好想想我們有什麼可促進發展的中長期計劃,而不要只求一時三刻的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