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評論員
由於國共對立形成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兩岸習慣於將國家主權與兩岸分別的政治實體相對接,因此出現「主權重疊和政治實體分裂」的怪圈。可喜的是,兩岸已經開始就政治關係及其框架展開討論和探索。因此,人們應該有信心在未來幾年內,兩岸在政治關係探索方面,可以走出一條建設性的道路,從根本上消弭台灣內部的悲情,也真正對「台獨」思潮和行動釜底抽薪。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著到底由誰為途經亞丁灣的台灣商船護航的問題,在台灣、美國和中國大陸之間展開了頗為微妙的角力,其背後折射了一連串深層的問題,值得人們仔細思考。
事情起源於幾天前,中國大陸海軍艦艇為幾艘途經索馬里海域的台灣商船護航。事後,台灣內部有綠營人士認為,這是台灣「主權」被矮化,因此反對台灣商船繼續由中國大陸海軍護航,並指責馬英九政府出賣台灣利益。在無奈之下,馬英九官方才被迫向美國求助。美國在台協會隨即發表聲明,表示美軍願意在亞丁灣為台灣商船護航。
背景複雜:美方應保持謹慎
首先,從理論上說,美國方面的做法無可非議,符合全球通行的人道主義原則和做法,但實際上問題卻並非這麼簡單。由於台海海峽局勢的錯綜複雜以及美國因素長期以來在其中的敏感作用,因此美國任何一點介入兩岸之間的舉動,都有可能為這一錯綜複雜的局面帶來不必要的解讀乃至後果。
其次,這場風波之所以引發,主要是台灣部分綠營人士的過分反應。中國大陸海軍此次為台灣商船護航,完全是出於人道主義民族情感,而且沒有帶上任何的先決條件和前提。實際上,在全球各地發生的天災人禍中,中國大陸的駐外使領館為各地台灣僑胞提供了大量幫助,難道這也是「矮化」台灣的「主權」?顯然,台灣某些綠營人士的論點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更多地倒是折射了其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和「統獨」思維。
因此,對台灣某些綠營人士提出批評,並要求其回歸正確、理性的思維,是完全應該的舉動。兩岸關係最近一段時間柳暗花明,而且隨著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表示「兩岸可就國家統一前的特殊階段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討論」之後,兩岸政治框架問題也已開始進入議論和探索階段。因此,綠營人士在這個關鍵時刻繼續煽動島內的族群和「統獨」之爭,是一個十分不明智乃至危險的舉動。
從美國來說,如上所述,其應馬英九官方的要求而答應向途經亞丁灣的台灣商船提供護航,就孤立的意義上而言無可非議,體現了美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的人道主義精神。但既然台灣內部紛擾的原因十分複雜,而且美國因素過去和現在都在兩岸關係中扮演一個十分微妙的角色。因此,適當提醒美方在這一敏感問題上保持謹慎和政治中立,恐怕並非多此一舉。尤其是奧巴馬即將上任美國總統,人們希望新一屆的美國政府在兩岸問題上盡可能保持建設性的態度,所以保持不在這一問題上予以更多的介入,恐怕是美方應該採取的正確的立場。
政治框架探索應繼續進行
最後,綠營人士之所以會利用這一事件大做文章,乃由於台灣內部長期以來有一種悲情意識基礎之上的主體意識,而「台獨」極端教義派則在這一基礎上,再生發出「台獨」的思潮和行動。但蔓延在台灣民間的悲情和主體意識,其根源乃是兩岸長期以來缺乏一個較為合理的政治框架。
正如筆者在之前的多篇評論中所指出,由於國共對立形成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兩岸習慣於將國家主權與兩岸分別的政治實體相對接,因此出現「主權重疊和政治實體分裂」的怪圈。要解決這一問題,當然首先必須明確兩岸共同的民族認同意識,但在這基礎上也還須解決「一個民族、兩個政治實體、一個主權」之間的關係。
如上所述,可喜的是,隨著胡錦濤總書記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講話的發表,兩岸已經開始就政治關係及其框架展開討論和探索。因此,人們應該有信心在未來幾年內,兩岸在政治關係探索方面,可以走出一條建設性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弭台灣內部的悲情,也真正對「台獨」思潮和行動釜底抽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