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琳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於一月十三日開始「文學版圖總覽——中國現代文學珍藏選粹」展覽,並舉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網」的啟用儀式。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網」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與大學圖書館,聯同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及華東師範大學四間圖書館的藏書,合作建立的網站。網站的設立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提供一個平台,將現代重要作家的研究資料公開。計劃整理一百零八位現代作家的出版資料,現時已完成二十位作家資料,並於網上公開網頁的試用版。當日除了啟用儀式,亦設講座,請來李歐梵、陳子善、陳思和。講座名為「文學版圖的勘探與塑形」。
陳思和與陳子善兩位講者分別開展兩個不同的論題,陳思和以「現代文學所面對的挑戰和開拓」為題,討論現代文學所出現的問題。他指在一個會議上,席上的論者討論「中國現代文學」和「現代中國文學」的辭藻變化與學科之間的關係。
陳思和:整合現代文學
他指出「中國現代文學」除了是「現代」的時間概念外,亦包括文學的現代性品質,這個性質包括「新=現代」的概念。這個新文學是由文學運動而來,與舊文學、傳統文學所對立。
然而將之稱為「現代中國文學」以後,「現代」變成一個時間性的概念,它承傳自晚清,亦包括通俗文學、舊體文學。在此,陳思和提出疑問,「現代中國文學」還能否成為學術範圍?學科怎樣發展?他指出通俗文學得到重新定義,通俗文學由被排斥,至被重新定位,如嚴家炎著書研究金庸,最初被論者批評,至今通俗文學卻被認為與五四傳統有緊密聯繫。如鴛鴦蝴蝶派的作品就被視為古典文學的集大成,由志怪小說至偵探小說的元素都包括在內。
此外,現代的舊體文學研究成為研究對象,如作者曾寫的舊體詩,原不屬研究範圍,但陳寅恪及錢鍾書的舊體詩出版,是否「現代中國文學」?而台灣亦開始日治時期的文學研究,當中亦包括舊體詩寫作,以隱詩表達情緒。他提出:「除了白話文、歐化語言,到底舊體詩、語言是否『中國現代文學』的一部分?」
而政治界線亦因而漸次消除,如五四文學的論述是戰鬥的,所有政治觀念的反面都不談,但地下文學、國民黨、淪陷區文學開始受到關注。繼而是台灣、香港等地區文學開始被納入整體理論的考察,文學史漸漸被置於更開放的研究位置。
陳思和總結「現代中國文學」的爭議,帶來的是各種更開闊的文學研究,因此需要文學史理論的創新,以整合現代文學。
陳子善:文學如何傳播
陳子善的演講以趙燕聲這一人物討論中國作家的創作狀況,以及作者的讀物、作品如何流傳。陳子善指出阿英是第一位為中國作家立傳的人,他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卷》把不少尋根派的作者都加入在內。然而一九四八北京出版的《一千五百種中國小說戲曲》中, 除了收入很多中國現代小說的書目,亦包括由趙燕聲所撰的「作家小傳」,當中糾正了王哲甫的一些論述。其後趙燕聲亦曾打算撰「中國作家傳記辭典」,但計劃沒有完成,四九年後趙更離開了北京中法研究所,從此就「失蹤」於現代文學。
趙燕聲曾影響很多作家,很多作家都在他的視野之內,如他是徐志摩的親戚,為他編年譜,於一九四九年自資出版,成為中國現代文學裡首部作家年譜。當時不少人都認為這書出版的效益不大,但陳子善認為年譜的出版為後世的研究者保留不少重要的資料,而且要不是他果斷的決定,此年譜於日後大概再沒有面世的機會。
另一位曾撰《中國戲曲一千五百種》的法國傳教士善秉仁曾讀大量新文學、俗文學,並曾將各種作品分類為新文學和非文學,非文學即通俗文學,並以天主教的標準把作品分為「推介」至「禁制」數個階段。其中有趣的是,他為蘇青作介紹,卻沒提及張愛玲。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網:http://www.modernchineseliterature.net/
「文學版圖總覽——中國現代文學珍藏選粹」展覽
日期:即日至二○○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展覽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