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熊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香港友好協進會舉行新春團拜酒會和午餐會演講,中聯辦副主任彭清華應邀發表題為《國際金融危機:中國的挑戰與機遇》的專題演講。彭清華引用國家領導人提出的「三不」和「三有」,對香港抵禦金融海嘯的啟示來得十分及時和深刻。
彭清華的演講對這場金融危機的直接導火線和根本原因分析透闢,指出中國政府對這場危機及時研判,果斷決策,積極應對,強調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有偉大祖國做堅強後盾,一定能夠戰勝當前的困難和挑戰。彭清華的演講學養深閎,視野廣闊,思考縝密,能幫助人們進一步認識這場危機。他建立在對中國國情深刻認識和把握之上的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相當鼓舞人心。他引用國家領導人提出的「三不」和「三有」,對香港同樣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彭清華引用國家領導人提出的「三不」和「三有」,包括胡錦濤主席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三不」,即「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以及習近平副主席不久前在視察澳門特區時,提出「三有」,即「有困難,有辦法,有希望」。這「三不」和「三有」,對香港抵禦金融海嘯的啟示來得十分及時和深刻。
「三不」寓意深遠內涵豐富
「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寓意深遠,內涵豐富。對香港來說,所謂「不動搖」,就是特首曾蔭權提出的「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的抗海嘯策略措施,必須堅持落實,不能有絲毫動搖,並以此凝聚香港社會各界,達至官民、勞資同舟共濟,共渡時艱。所謂「不懈怠」,是指政府和社會各界在金融海嘯的嚴峻挑戰下,不可有絲毫的鬆懈拖沓、苟且因循和喪失信心。
「三不」之中的「不折騰」,對香港抗擊金融海嘯特別有啟發意義。香港回歸後,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沙士肆虐的慘痛影響,失業率攀升及負資產劇增,使人人自危、迷茫和憂慮,同時香港出現了泛政治化傾向,這是「折騰」較多的時期,最突出的是民粹主義泛濫,爭拗不斷,政府動輒得咎,難以集中精力進行科學有效的決策,社會亦缺乏搞好經濟的和諧環境,香港一度陷入內耗深淵。越來越多市民感到不能再「折騰」,已經厭棄紛爭,渴望和諧。中央也對香港提出了「謀發展、促和諧」兩大期望,同時推出一系列「挺港」措施,包括CEPA、開放個人遊、開放人民幣業務、讓內地大型企業來港上市、推動泛珠三角經濟區域合作、加快跨境大型基建項目上馬興建、承辦2008年奧運會馬術賽事等,力助香港經濟走出困境,重拾升軌。
前事不遠,後事之師。港人宜牢記過去的教訓,以作現在的借鑒。金融海嘯對香港的衝擊,比亞洲金融風暴、沙士肆虐更為嚴重,「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也顯得更為重要。正如彭清華指出:「只要我們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不動搖,團結一致應對挑戰不懈怠,堅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不折騰,雖然前進道路上面臨種種困難和風險,但依靠香港同胞的智慧,辦法總比困難多,香港的明天大有希望!」
「三有」把握香港社會脈搏
「有困難,有辦法,有希望」,把握住了目前香港社會經濟的情況和脈搏。香港現在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是在經濟衰退陰霾下,金融海嘯由重創香港金融、進出口貿易、航空物流,已蔓延至香港的各行各業,倒閉潮和裁員潮來勢兇猛,越來越多市民飯碗不保。但正如彭清華指出,辦法總比困難多。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央政府高度關注香港的經濟金融和民生情況,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配合香港應對金融危機、維護經濟金融穩定的措施,特區政府亦按照「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的思路,採取了許多積極舉措。
「有辦法」,關鍵還在於特區政府放下身段,廣開民智,集思廣益,發動社會多想辦法,就會不斷「有辦法」。百家戰略智庫已經展開有關研究,例如:出現影響香港金融、經濟和社會穩定的事件和問題,諸如延長董事禁售期、大企業大規模裁員等,政府要積極協調斡旋,及時化解矛盾,迅速解決一些爆炸性和影響性較大的問題;允許持深圳和廣州戶籍的居民憑身份證進入香港,不用事先申請一年港澳通行證,同時允許穗深居民到香港投資置業,並適度開放港穗深牌照車輛自由行,為香港旅遊業和樓市增添動力;開放醫療自由行;加快開放禁區;由政府收購一間商業銀行作為政策銀行,切實幫助中小企取得貸款;深港河套建設不妨參照美國矽谷經驗,盡快建設成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基地和研究基地……等等。
精彩演講啟人心智有益社會
辦法越多,越有希望。正如彭清華指出:「國家的機遇也是香港的機遇。在國家應對挑戰、抓住機遇爭取更大發展的進程中,香港將繼續發揮獨特的優勢和積極的作用,並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他借用在網絡上看到的一首小詩,「即使失去了幾盞燈火,我還擁有滿天星光」,勉勵港人面對危機應保持樂觀的態度,香港必能戰勝危機:「就算今晚一片浮雲遮住了星光,誰能說明天早晨不會是漫天朝霞呢!」
彭清華的專題演講,思想深刻而又深入淺出,邏輯嚴密而又辭釆斐然,視野廣闊而又步步到位,如此精彩演講和絕妙文章,不僅啟人心智,更有益於香港社會群策群力抵禦金融海嘯,團結起來共渡時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