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東 全國政協委員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有助於在珠三角這個全國經濟最發達、人們思想意識最活躍的地區,率先解放思想,突破機制及行政區劃的僵化,實現粵港澳經濟的加速一體化,進而在抗擊當前世界性經濟危機過程中,將粵港澳建設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創新意識和競爭力的現代化都會區」,為整個中國的經濟騰飛,打造旗艦,闖出新路。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即將在北京召開,今年的主題毫無懸念,必定是如何帶領全國抗擊依然深不見底的全球金融海嘯,實現中央為今年政府工作定下的基調:「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重民生」。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性金融海嘯的規模仍在不斷從金融行業向實體經濟侵蝕,影響日益廣泛,極有可能釀成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近60年以來,全球最大的經濟以至社會危機。僅以中國人的農曆年初一至年初三為例,三天之內,開拓重工、輝瑞製藥、飛利浦、德州儀器、通用汽車和星巴克等全球知名的企業,都宣布了大批裁員的消息,涉及的領域從街頭服務到飛機製造,超過10萬員工失去了飯碗,這還只是冰山一角,漏報的大企業或沒有新聞報道價值的小公司,裁員的數目更是不計其數。
事實上,據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國際勞工組織估計,由於全球景氣倒退,企業裁員的總數可能高達1千8百萬到3千萬人,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則全球失業人數更可能創下5千萬人的二次大戰以來的最壞紀錄。同樣,國際貨幣基金會預測的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只有0.5%,同樣是二戰結束以來的最低水平。
如此嚴重的全球性經濟衰退,不可能不對中國造成巨大衝擊,尤其是經濟總量佔全國九分之一強、出口佔全國三分之一、聘用農民工佔全國五分之一的廣東,更由於經濟外向度高達150%而首當其衝。廣東剛召開的省兩會,將09年的GDP增長訂為8.5%,為近20年來最低的指標,並且強調就是這樣的一個低指標,也必須全力以赴才能完成,就清楚地反映出問題的嚴重。
《綱要》的三個重大戰略意義
不過,正所謂「有危必有機」,今天的中國,已經有相當強大的實力,去面對這場由於西方經濟結構性缺陷而引發的危機。而且,這場危機也更加有利於我們「把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而中央最近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正是這樣一個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全國實現突破,進而帶動全局的戰略決策。
筆者長居香港,更在廣東投資超過20載,因此對《綱要》這把汪洋書記所說的「讓廣東再次先行一步的尚方寶劍」的威力,有更加真切的了解。事實上,這份《綱要》具有三方面的重大戰略意義,一是明確了珠三角在全國改革發展及經濟佈局中的戰略定位,有利於推動廣東繼續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進一步向世界展示我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二是突破了不少人過去對「一國兩制」方針的狹義的機械的理解,突破了「兩制」的地域界限,明確地將港澳地區納入國家總體發展規劃,使深化粵港澳的合作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有利於推進大珠三角的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粵港澳三地經濟社會文化融合,從而為這一區域的協調發展、為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三,有助於在珠三角這個全國經濟最發達、人們思想意識最活躍的地區,率先解放思想,突破機制及行政區劃的僵化,實現粵港澳經濟的加速一體化,進而在抗擊當前世界性經濟危機過程中,將粵港澳建設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創新意識和競爭力的現代化都會區」,為整個中國的經濟騰飛,打造旗艦,闖出新路。
粵港澳三地融合 前景廣闊
平心而論,不要說粵港澳三地經濟融合前景廣闊,就是在廣東省內,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也大有文章可做。光是省會廣州市和相距才10多公里的佛山市的同城化,就是一大課題。更何況,正如許多學者和專家都指出的那樣:全國最富的人群在廣東、最窮的人群也在廣東。形象地說明了廣東內部區域之間發展得極度不平衡。統計顯示,2007年廣東東翼、西翼和北部山區的GDP,只相當於珠三角地區的8.4%、9.3%和8.3%,人均GDP只相當於珠三角的24.0%、28.2%和23.9%。2000-2007年間,各區域經濟總量的離散系數從0.470上升到0.534,各區域人均GDP的堅尼系數從0.265擴大到0.299。這一方面反映出問題的嚴重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廣東在拓展經濟、拉動內需方面,還存在著巨大的空間,值得細加研究,及早改善。而香港在發展新市鎮、社會保障、舊區改造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教育、醫療、法律、建築、室內外設計和社區文明建設等各種現代化服務業方面的人才和資源,也將大有北上用武之地。 (原載《人民政協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