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候鳥西北飛 民工湧新疆
本報特約通訊員:趙礫 駐新疆記者:應江洪
今年,沿海部分出口企業因生產經營困難而停工或關閉,大批在春節之後回城的農民工,並沒有一份可靠的工作,遷移與流動成了他們最近的生存形態。作為農民工輸入大省的新疆自治區,目前正面臨來自全國各地龐大的農民工「候鳥式」的流動,春節後由民工輸出大省湧入新疆的民工已達120多萬人。而在赴疆打工的民工行列裡,誕生過身懷僅70元錢進疆、終成20億身家富商的傳奇故事。有分析認為,農民工「候鳥式」入疆是一種壓力,也是新疆的新機遇。
正月十五還沒到,就有不少外地農民工接踵而至,在烏魯木齊下車的人們說著不同的方言,有河南人、甘肅人、四川人、雲南人、湖南人等等。
在烏魯木齊火車站南站工商所附近的三角地帶,外來農民工自發形成了一個小小勞務市場,每天都有很多等待就業的農民工在這裡徘徊。
春節後進疆已120萬人
甘肅籍農民工陸志華說:「今年肯定會有很多原先在內地打工的農民工到這裡來,從去年起11月就有原先在南方打工的人來了,說句玩笑話,搶生意的人是越來越多。現在人少,主要是內地人有個習慣,正月十五過完才會出門,再說新疆不比南方,熱得晚,這個季節建築單位都還沒開工,我估計,等到今年6月份,這裡每天等待找工作的人會到500人。」
據自治區農民工工作處介紹,這幾年每年湧入新疆的外來農民工都超過了百萬,因為流動因素,鐵路部門的數據是140萬餘人,公安部門辦理暫住證的數據是120萬餘人,在各級勞動部門備案的則是90萬餘人,春節後僅由河南、甘肅、湖北、江西、安徽等民工輸出大省湧入新疆的民工已達120多萬人。
自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農民工工作處處長吳雲華說:「零散進疆的外來農民工多處於信息不清晰的狀態,存在碰運氣的成分,他們並不知道新疆需要多少勞動力,哪些行業需要勞動力,碰大運式的尋找就業方式並不可取,最好的方式還是通過政府部門的組織。」
油氣田開發促大舉招工
記者從新疆塔里木、塔河、克拉瑪依三大油田獲悉,去年新疆各大油田加強天然氣勘探,全年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400億立方米,使新疆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達到1.29萬億立方米。作為西氣東輸工程的主氣源地,去年新疆生產天然氣161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一。今年新疆將生產天然氣205億立方米,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吳雲華樂觀分析說:中央和自治區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會需要大量的農民工,新疆今年許多的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農民工,如今年上馬的鄯善沙爾湖煤礦預計用工就達1萬人左右。
2009年國家安排新疆重點項目170項,其中新開工項目26項,將完成投資900億元以上。據新疆自治區發改委官員披露,在交通方面,民航會啟動烏魯木齊國際機場等6個機場的改擴建,鐵路會有6條鐵路開工;公路和水利方面也有大型項目適時開工建設。自治區建工集團是新疆建築行業的「巨無霸」級企業,也是吸納消化大量農民工的單位,記者從該集團人力資源部了解到,2008年整個集團吸納了1.5萬人的外來農民工,當年該集團的產值是56億元,今年該集團的產值計劃為61.8億元,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審慎地說,今年的用工人數至少不會低於去年。
新疆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介紹說,經濟建設項目的拉動,給西部重要區位的新疆帶來新的歷史機遇,而3至5年內,新疆都會面臨一個勞動力轉移的高峰期。據悉,新疆從2月22日到3月1日將在綜合人才交流大會上,對一批涉及工民建、水利、路橋、裝飾裝修等土木工程類進行專場招聘,提供數十萬個新崗位給入疆的農民工和勞務人員。
60萬民工入疆採棉
每年8月,中國最大的產棉區新疆都會在即將進入棉花採摘期前招募採棉民工。08年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就引進拾花民工60萬人,高於07年的50萬人。
新疆兵團是中國重要的商品棉生產基地,棉花年總產125萬噸,佔中國總產量的近六分之一。每年採摘期,兵團都需要大量的拾花工,為了保證拾花工數量,自2003年開始,兵團年年都遠赴外省招收拾花工,吸引大量農民工湧入棉區「淘金」。拾花工主要來自河南、甘肅、重慶、寧夏、青海等省市區。據預測,拾棉大軍將形成了下半年西部最大的季節性勞動力轉移潮。
據新疆兵團有關人士介紹,近兩年,拾棉工的人均純收入約為2,300至2,500元人民幣,拾花民工工期一般為90天左右。但今年這種狀況也會有變化,兵團因為棉花的市場價格持續走低,調整了產業結構,壓縮了棉花種植面積,鼓勵各地積極開展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這就意味著用工人數也會大量減少。
從1角錢到20億——川籍民工創神話
1985年,有個來自四川的民工鄭大清,懷揣著從親戚朋友處籌集到的70元錢路費隻身赴疆,當經過幾天幾夜的奔波來到烏魯木齊市時,他的全部家當只剩下1毛2分錢和一床舊棉被。情急中,鄭大清突然想到有同鄉在一建築工地當小工頭。投奔同鄉後,鄭大清憑著自己懂得一些建築知識的優勢,在同鄉的工地上當了工班長,一天能掙到5塊錢。
在有安身立命的工作後,鄭大清同時拚命讀書,有意識地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和管理經驗。到新疆的第二年,他返鄉召集了40多個農民工來新疆,並從別人手裡轉包了一些小工程。他帶領民工們夜以繼日地幹活,按時保質地完成了工程。但沒想到交工時包工頭卻不講信譽,拖欠工錢。這樣一來,幾十個工人的吃飯都成了問題。為不讓跟著他幹的人吃虧,這年年底,鄭大清沒回老家與家人團聚。身無分文的他,忍飢受凍卻不辭勞苦地穿梭在各個勞務市場和建築工地,了解信息,探求行情,結交朋友,尋找機會。1987年,鄭大清終於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與新疆製膠廠簽訂了13萬元的廠房維修合同。三個月後,他按時保質地完工受到甲方稱讚。之後,靠承接工程,除了還清所有債務,他還有了幾萬元利潤。
曾排富豪慈善榜16位
到新疆的第10個年頭,鄭大清在烏魯木齊創辦了第一家企業—新疆天地實業貿易有限公司,1998年他又投資2億多元建設「東方100商廈」。這座3萬多平米的現代化商業大廈實現了當年拆遷、當年施工、當年招商、當年開業的目標,被當時的商業界稱為「西北地區的奇跡」。2003年,擁有20億資產的鄭大清進入電信業,並與韓國著名商社SK合作開發3G手機。鄭大清2004年被評選項為「全國創業之星」,2005年在《胡潤慈善榜》上排第16名,此外他還為四川家鄉修建75座能通車的公路橋,捐建了5所希望小學,並設立了教育基金,用來獎勵家鄉的優秀學生和救助特困生。
搵工「三怕四盼」 政府提建議
根據國家農業部最近對15個省份、150個村進行的抽樣調查,在全國1.3億離開本鄉鎮外出就業的農民工中,有15.3%的農民工現在失去工作或沒找到工作,總數約有2,000萬人。
失業返鄉的農民工心態如何?長期從事勞務中介服務的人士介紹說:「金融危機後,返鄉農民工普遍有『三怕』心態,一怕出去找不到活幹,二怕幹了活領不到工資,三怕工資低掙不到錢。」農民工在尋找再就業和自主創業機會的同時,也有「四盼」,一盼得到真實有效的用工信息,二盼得到實實在在的技能培訓,三盼幫助解決返鄉後的生計問題,四盼國家為農民工自主創業大開方便之門。
近期, 內地政府向農民工提出3點建議,一是建議有意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務必在外出前找準就業信息,避免盲目外出找不到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二是希望暫時沒有找到工、又有外出意願的民工積極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三是希望在當地就業和創業的農民工,特別留意中西部地區正在積極承接的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以及許多新建企業的用工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途徑。
轉移就業成果豐碩
儘管遭受全球經濟不景影響,2008年新疆農業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卻創出了歷史最好水平。截至08年12月底,新疆農業富餘勞動力共轉移就業187萬人次,其中轉移城鎮就業74.72萬人,輸出疆外就業16.25萬人次,勞動創收達55億元。
新疆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農民工工作處有關人員分析,農業勞力轉移創新高首先得益去年出台的相關政策,新疆還廣泛開展了為農民工服務的「春風行動」,組織南疆8個勞務輸出大縣的勞動保障局局長赴山東煙台、青島、濟南等地考察洽談,簽訂了一批勞動合同。當北疆伊犁等地遭遇百年不遇的嚴重旱情時,新疆又組織了農牧民轉移就業抗旱活動,使北疆地區受災農牧民轉移40.1萬人次。
南疆三地州積極推行勞動預備制培訓、就業常用漢語培訓機制,農民工創業培訓工作有條不紊、進展順利;各地還積極培訓下鄉活動。截至年末,全區共計完成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68.44萬人,就業常用漢語培訓12.92萬人。
「錢」途堪憂 服務業遇冷
雖然烏魯木齊的外來農民工源源不斷,但服務業招工卻不容易。市內一家超市的門前貼著一張招聘雜工的告示,月薪1,000元。老闆王先生告訴記者:「這張告示貼了一個多星期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我就奇怪了,在烏魯木齊有那麼多外來農民工,難道都不想幹這個?去年我就是這樣貼的告示,一個月的工資才800元,一天就有10個人來應聘,今年工資提高了,3天才來了5個人。」
據農民工工作處處長吳雲華介紹:「烏魯木齊許多酒店招服務員也很困難,一方面是傳統觀念作祟,很多人認為當服務員沒面子也沒前途,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服務行業整體工資偏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