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羊璧
理清楚秦筆與蒙恬的關係之後,再來讀今天善璉鎮那裡的傳說、人和事,就更有興趣了。因為一切是在歷史上有根有據,地方上的傳說又生動、豐滿。
蒙恬一生的後期,是征戰、築長城,忙於緊張的軍旅,以及長城這樣的巨大工程。但他早期從事文牘有關的工作(獄吏、典文學),對書寫工具的改進特別關注,是很自然的事。不過,在具體的製筆工藝上,他的夫人做出了更多貢獻,也是合情理的事情。當地傳說的故事,蒙恬夫人卜香蓮發現兔毛落入石灰水以後,脫去了油脂,更加好用了。原來今天的製筆技術中,將毛脫脂,仍然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細緻而且花時間。至今她被尊為筆娘娘。
卜香蓮是筆娘娘,原來善璉鎮上還有卜家的後代,西堡村,有一位卜水清,相傳就是卜香蓮卜家的後人。卜水清現在很高齡了,她早年十四歲時就學水盆技術(水盆,是製筆工藝中最複雜,最關鍵的工序),像過去的傳統,拜一位老筆工為師。
善璉鎮的製筆,除了有這樣長遠的傳統之外,中間原來還有一時代背景的因素,促使毛筆的水平大大地提高。那是東晉的變局。東晉在江南建立,政治文化中心由北方南移,書法家也集中在江南,對筆的需求,筆的質量提高的需求,大大促進了毛筆業。
各個時代的文化藝術,有他的中心。晉代,書法的發展正走向高峰,出現了一大批書法家。當時,王、謝是顯赫的大家族,王、謝家族中就出現了王導、王羲之、王獻之、謝郗等等書法家。王羲之是此中的最傑出代表。他把草書、楷書、行書的藝術性都推到了高峰,尤其是行書《蘭亭序》,更寫出了一種暢逸多姿的新面貌。他是在暮春修禊的蘭亭集會中寫的,當時群賢畢至,逸興遄飛,他面前的蠶繭紙、鼠鬚筆用起來又非常得心應手,使他的書藝充分發揮。鼠鬚筆,會不會就是黃鼠狼的毫毛製作的呢?現在的湖筆中也用黃鼠狼毫。
在湖州,書法藝術的傳統一直延續著。原來中國書法史上的許多大名家都與湖州有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之外,唐代的顏真卿、杜牧,宋代的蘇東坡,元代的趙孟頫都在湖州(古吳興)做過官。趙孟頫更是湖州人。可以想見,這些大書法家以及他們所帶領的書法藝術潮流,一定對毛筆精益求精,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原來,出名的智永禪師(隋代),與湖州的關係尤其密切。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書法造詣很高,他的墨跡小草《千字文》至今仍存,(據說他當年在永欣寺閣上不倦地臨寫王羲之的草書,寫了八百通《千字文》。)他辛勤臨寫,用敗了的筆,筆頭就有五大簏,埋在一起,題名「退筆冢」,這是很出名的書法逸話。
永欣寺在哪裡,原來就在善璉西堡村。雖然這大概是後代重建(如果是晉代原建築,那就該與山西晉祠齊名了),但也非常令人高興,一個出名的書法故事的地點,在這裡有了著落。這裡應該成為旅遊文化中的一個亮點,讓人們來聽聽智永的故事,買一本精印的智永草書千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