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本周五將討論2009年出售剩餘居屋安排,根據原訂計劃,房委會應於今年分兩期出售最後5,400個居屋單位。但因應去年第四期剩餘居屋的銷情未如理想,有意見認為房委會應暫停或推遲出售其餘單位。但筆者卻持不同意見。觀乎去年銷情,筲箕灣東濤苑及黃大仙瓊軒苑均全部售罄,反映出居屋地點也是市民置業的重要考慮因素。
筆者認為只要居屋單位地點合適、售價合理和市民負擔得起,一樣受市民歡迎。例如觀塘油美苑,正好配合觀塘市區重建,而區內居民早已渴求區內有居屋出售,以切合他們的搬遷及置業需要。
民主黨於2009年3月13至22日,透過電話成功訪問了641人,有逾六成受訪者贊成繼續出售剩餘居屋,當中42%贊成如期於今年內出售5,400個剩餘居屋單位。當中,住在居屋/出售公屋及出租公屋住戶,家庭總收入於1至2萬元的家庭支持繼續出售剩餘居屋的比率較高,分別有45.2%及21.3%,反映居屋有一定吸引力。
相反,如果房署今年暫停或押後復售居屋,調查顯示近三成受訪者認為是罔顧小市民需要,更有兩成半受訪者認為房署為地產商「托市」。
因此,筆者不贊成一刀切暫停或押後出售剩餘居屋,反而應盡快安排長期空置的剩餘居屋出售,供有需要及符合資格市民選購,讓他們安居樂業之餘,可騰出更多公屋予有需要人士,亦可減輕房委會維修保養負擔。但房委會可因應市場作出策略性調整,例如推出較受歡迎地區的居屋、調低售價,以及降低每期出售剩餘居屋的數量等,以吸引市民選購及提升市場銷售氣氛。
居屋一向是負擔不起私人樓的家庭置業的希望,金融海嘯下,我們更應協助他們置業安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