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早年描繪皇家展覽館的畫作。
司徒一凡
澳洲著名的歷史建築除了上次介紹的「庫克船長小屋」外,還有二零零四年七月一日誕生的澳洲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位於墨爾本的皇家展覽館(The 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及其所在的卡爾頓花園(Carlton Garden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這座建築「跨越不同年代和世界不同文化區域,是人文價值、建築藝術與技術、城鎮規劃、園景設計等方面發展的一個重要交匯點」。作為全球極少數留存至今的十九世紀世博會建築之一,它「反映了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的世博會對全球帶來的影響,展示了技術創新及變革,並透過知識與思想的交流,促進工業化和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
這座專門為一八八零年在墨爾本舉行的世博會而興建的展館建築,由澳洲建築師約瑟夫.利德(Joseph Reed,1823-1890)設計,融合了拜占庭、古羅馬及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不同建築風格。其空間及佈局承襲了一八五一年倫敦世博會展館「水晶宮」的設計思想,但建造方式並不相同。「水晶宮」是一座以鋼架和玻璃建造的臨時建築,便於在短期內快速搭建與拆卸。而皇家展覽館則是一座永久建築,用磚、木、鋼材及石板建造,築有堅固的牆壁和高聳的屋頂,歷經一百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昂然屹立,繼續散發著令人神往的典雅風采。
Australia(澳洲)一詞,原意是「南方大陸」,來源自拉丁文terra australis(南方的土地)。十七世紀初,歐洲人發現這個大陸,誤以為它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以此命名。一七七零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抵達澳洲東海岸,宣佈英國佔有這片土地。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澳洲發現金礦,引發「淘金潮」,它為澳洲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澳洲早期政治家溫特沃斯在一八五一年七月就預言:「黃金的發現,將促使我們從殖民地過渡到一個國家的時代。」在淘金業最興旺的幾年中,澳洲的人口翻了幾番,而大量的黃金收入又促進了經濟發展。同一時期,英國和澳洲之間定期航運開通,修建了鐵路,道路設施也得以改進,天然氣照明、有線電報等都得到快速發展。淘金潮同時還促進了澳洲的民主政治,各種工人運動和政治活動應運而生。當時,澳洲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羊毛和黃金出口地,在政治上則進入由英國殖民地到民族國家的轉折時期。此時的澳洲,正如當年的美國,迫不及待要向全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和作用,世博會正好為此提供了絕佳的舞台。
一八八零年,這塊「南方大陸」就透過世博會的「大舞台」,自信地向世界展示維多利亞時代澳洲的高速崛起與煥發蓬勃生機的鮮明形象。
這屆墨爾本世博會的主題是工業、農業、製造業及藝術,參展國有三十三個,展期從當年十月一日至次年四月三十日,長達七個月,共有一百三十萬人參觀,其中的一萬六千餘名參觀者留下了親筆簽名或寫下親身感受,它們被匯集成冊,成為世博會歷史上最為厚重的一本文字記錄。這屆世博會也成為澳洲留給世博會的一個美麗簽名。
此後,皇家展覽館就一直是墨爾本重大歷史時刻的見證者:先有一八八八年的墨爾本百年紀念展覽會在此舉辦;爾後的一九零一年五月九日,又有澳洲第一屆議會在此召開,君主立憲的澳洲聯邦就職儀式也在其中隆重舉行。在澳洲早期畫家描繪這兩個重要歷史時刻的畫作中,可見皇家展覽館當年富麗堂皇的內景。一八八零年世博會也是澳洲建築史上的里程碑,由此開始了史稱「墨爾本奇跡」的澳洲建築繁榮期。
一百二十多年來,皇家展覽館對墨爾本的影響跨越了三個世紀,也是世博會對城市發展產生悠遠影響的歷史見證。二十世紀後期,皇家展覽館旁邊的停車場建起了現在的墨爾本博物館。作為當時澳洲城市建築的重點項目,該博物館在高度上並沒有超越鄰近的皇家展覽館,體現了當代建築師對這座紀念碑式的歷史建築懷有深深的敬畏之情。
現在,皇家展覽館雖然仍舊作為一個展覽館在使用,但其主要功能已是墨爾本博物館的附屬觀光景點了。澳洲至今只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建築,除了皇家展覽館外,另一處是二零零七年六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悉尼歌劇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