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文世相•莫道儒者不刻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28]     我要評論

吳武洲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形容某個文化人時,常會說一個詞——「知書達禮」。應該說,這確實是對我們平日生活經驗的一種概括,從總體上來說,讀書在某種程度可以讓人深刻、讓人寬容、讓人富有內涵。可這也並不是絕對的。知書未必就能達禮。就連蒲松齡、紀曉嵐這樣的受過儒家正統教育的知識分子,對一些同類的諷刺看上去是那麼地不遺餘力,這翻翻《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就知道了,他們的刻薄俏皮絲毫未讓市井小兒。

 蒲松齡喜借狐鬼的聰慧來反襯某些知識分子的愚笨。他的《狐聯》描述有個焦姓書生在園中讀書,半夜時分,兩位美女婀娜前來,一位十七八歲,一位十四五歲,「顏色雙絕」。焦生倒是正人君子,對於兩位狐仙的挑逗,「正色拒之」。兩女無奈,「知不可動」,只好在文字上取勝場,於是說:「你是名士,我有一個上聯,請你對下聯,這上聯是:戊戌同體,腹中止欠一點。」焦生凝思半天,想不出來,美女嘲笑道:「名士就是這樣的嗎?我替你對吧:己巳連蹤,足下何不雙挑。」一笑而去。這副對聯,工整乖巧,既是諷嘲,又含引誘,意涵甚深,也相當委婉地表達了蒲松齡老先生對當時知識分子的揶揄—名士不過如此嘛。《司文郎》是蒲先生的另一佳構,刻薄中泛著一點苦澀。故事說,有一個盲和尚,天生有種特異功能,只要把文章燒給他聞,他就能知道好壞。有個余杭書生,為了驗證和尚的功力,先是將一些名家的文章燒給他聞,和尚馬上歎道:「妙哉!」於是又焚了自己的文章給他聞,那和尚聞了,不斷咳嗽,趕緊求饒:「這麼差的文章,不要再讓我聞了。實在是受不了啦,如果再燒的話,我只有嘔吐了。」可叫人大跌眼鏡的是,余杭生竟得高中。這故事表面是在諷刺讀書人,實際上把矛頭指向了當時的社會評價機制。雖謂刻薄,卻富深長韻味。

 蒲松齡之後,談狐說鬼者漸多,但講得有彩頭的殊為少見。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算是其中比較出色的。紀氏是朝中大員、著名學者,其官場上的地位比蒲松齡要高出許多,但他刻薄起來,與蒲老前輩也不遑多讓。他的《諧鬼》就是通過鬼物之口來嘲笑讀書人的。有個老學究在某個夜晚碰上了他的亡友。他們經過一個破屋,鬼說:這是一個文士的房子。學究奇怪,驚問其故。答:人在白天的時候,營營於生計,性靈彰顯不出來。只有在睡覺的時候,一念不生,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讀得多,光芒就長,讀得少,光芒就短。文采特別好的人,那光芒可上燭霄漢,與星月爭輝。這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唯有我們鬼神才能見之。學究一聽來了興趣,問道:「那我讀書一生,光芒有多長呢?」鬼囁囁嚅嚅,半天才說:「昨夜我從你的私塾經過,你剛就寢,只見你胸中只有一部高頭講章,還有一些其他雜書,且字字為黑煙,籠罩屋上,實未見光芒。」學究聽了羞愧難當,大罵之,那鬼則大笑而去。這故事與《狐聯》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娛樂性更強一些。

 假如說上面都算儒者的小說家言,那關於清時湖北巡撫胡林翼的一則傳聞則頗富真實性。有一則筆記曾詳細記載了胡林翼的一段軼事。胡氏文武雙全,名重一時,當時治軍武昌,手下有一武將鮑超最為其所器重。一日,主管文化教育的官員俞某任滿將返京,胡林翼設宴餞行。少年及第的俞某在席間絲毫不理飲酒作陪的鮑超,大大地耍了一下知識分子的威風。這一切,自然被作為當地知識分子權威的胡林翼看在眼裡。第二天,他作東宴請俞某和鮑超,席間,胡氏以翰林老前輩的身份對俞某大加訓斥,面對這樣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學問短淺、官職低微的俞某自然只能唯唯受聽。席終,胡林翼使出了最絕的一招,三人結拜兄弟,俞某心有不甘,當此情勢之下,卻是奈何不得,只好按胡為老大、鮑為老二、俞為老三的順序作了兄弟。這時候,胡林翼說道:「如今俞某為我輩小兄弟,有什麼錯誤可以面訓,勿相芥蒂也。」鮑超出了一口氣,當然高興得緊。那俞某本心胸狹窄,一直鬱鬱,竟在返京路上投井而死(梁溪坐觀老人《清代野記》)。胡林翼一代豪傑,搞了這麼一個堪稱範例的刻薄遊戲,著實為朋友出了口惡氣。他也許不知道俞某的氣量那麼的小,否則也不會如此惡毒了。終究,人命關天呢!

 不管是寫出刻薄意味甚濃作品的蒲松齡、紀曉嵐,還是政聲卓著的胡林翼,都算得人中之龍、世上英傑。這倒應了沈三白在《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中評價《西廂》的那句話:「唯其才子,筆墨方能尖薄。」事情確實是這樣,有人富刻薄之心,卻沒有這麼好的表達才能;有人具萬頃之才,卻無刻薄之心,只有像蒲松齡、紀曉嵐、胡林翼這些人,能把這兩者完善地結合起來,給後世的我們留下了茶餘飯後的談資。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翰墨精神與天下行書 (2009-04-28) (圖)
人文世相•莫道儒者不刻薄 (2009-04-28)
亦有可聞•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2009-04-28) (圖)
開卷有益•劉震雲走在延津的大道上 (2009-04-28) (圖)
歷史與空間•如何評說歷史人物 (2009-04-25) (圖)
古典瞬間•宋朝的房租 (2009-04-25)
文化觀察•香港台灣的雙城記 (2009-04-25) (圖)
燈火闌珊處 再讀張愛玲 (2009-04-25) (圖)
歷史與空間•被誤讀的達爾文與進化論 (2009-04-22) (圖)
開卷有益•一個人的八十年代 (2009-04-22)
亦有可聞•我的父親、我的水書 (2009-04-22) (圖)
人文世相•錢穆的三次「出書難」 (2009-04-22) (圖)
古典瞬間•增美與溢惡 (2009-04-22)
歷史與空間思想深度比言論方向更重要 (2009-04-21) (圖)
消息•納博科夫唯一自傳《說吧,記憶》出版 (2009-04-21) (圖)
古典瞬間•宣導與「三八」 (2009-04-21)
亦有可聞•《文選》爛 (2009-04-21) (圖)
豆棚閒話•「屈平詞賦」與「楚王台榭」 (2009-04-21)
歷史與空間•梅蘭芳訪蘇座談會的不同記錄 (2009-04-18) (圖)
文化觀察•《貨幣戰爭》,金融界的《達文西密碼》 (2009-04-1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