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縣長廖海泉當起了義務解說員,力推鳳岡有機茶走向世界。
50多年前,毛澤東在一份反映鳳岡縣崇新鄉(今屬永安鎮)做法的材料上寫下了一段有名的批示;50多年後,這段批示全文被鐫刻在紀念碑的大理石上,作為鳳岡縣永安鎮的文化廣場的核心部分供人瞻仰。其中的第一句話,還用金色的鈦鋁合金材料製作出來,牢牢焊接在地處飛峰坎的通透式文化牆上。這句話就是,「這個地方的路線是正確的」。
毛主席當年肯定鳳岡的工作,並在全國推廣鳳岡的做法和經驗,其實是肯定鳳岡實事求是的作風和互助合作的做法,這在今天同樣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生態立縣正確抉擇
據了解,鳳岡縣在產業選擇上,曾做過多種嘗試。作為富民富縣的一大產業,烤煙曾作出過很大的貢獻,但由於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烤煙遭遇「雙控」,替代產業到底選擇什麼,成為政府和百姓共同關心的一大問題。這些年,糧、油、煙、畜、桑一路走來,大多數都無疾而終,成效不彰。在深入審視和分析縣情的基礎上,1996年,鳳岡縣開始確立「建設生態家園,開發綠色產業」的縣域經濟發展思路,鳳岡由此開始了在生態文明背景下的新一輪騰飛。
經過10餘年努力,鳳岡森林覆蓋率達到53.72%,先後被國家有關部委列(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農村能源建設先進縣」、「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中國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地」、「中國生態旅遊百強縣」 ,鳳岡富鋅富硒茶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走出了一條以茶興縣、生態立縣的成功之路。
宜茶則茶實事求是
鳳岡縣縣長廖海泉告訴記者,「鳳岡要大力發展有機產業,特別是有機茶產業,全面推進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發展模式。去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57元,從全縣來講,農民純收入中,就有1.38億元來自茶葉種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鳳岡茶園面積已超過20萬畝,除3萬畝老茶園,其他18萬畝屬茶林相間的有機茶基地。
廖海泉坦陳,鳳岡發展茶產業並非一帆風順。2000年西部大開發戰略開始實施時,退耕還林的樹種還曾被嚴格限制在松、杉、柏等幾個樹種。後來基層政府順應百姓心願,徵得上級同意,終於把茶葉種植擠進「退耕還林」的盤子,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一個發展時期。事實證明,發展茶葉種植,既有明顯的生態效益,又有可靠的經濟效益,符合退耕還林的初衷,即退得下、穩得住、能致富,完全符合毛主席倡導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土地流轉互利合作
陳江,42歲,子承父業,現為貴州省鳳岡縣龍江有機茶有限公司總經理,鳳岡縣永安鎮龍江村「陳氏莊園」負責人,地道的農民企業家。
只有初中文化的陳江雖文化不高,但為人謙遜,勤奮好學,深得父親寵愛。憑著父親當年攢下的家當,在父親的悉心調教下,成長為種茶,深諳茶道的一把好手。陳江通過承包荒山、荒地和農民的土地,在土地權屬不變的前提下,由陳江提供技術指導和相應生產資料,不斷擴大種植規模。他把農民反聘到茶基地務工,這樣,農民不僅每年能拿到一筆承包費,還能每月拿工資,收入成倍增長。
目前陳江有1400畝的茶園,其中公司+農戶模式運作有1200畝。公司主打產品「龍江春芽」、「龍江毛峰」已遠銷全國各地,其有機茶公司年銷售茶葉超過20萬斤,年產值達1200萬元,每年純利潤超過百萬元。
由貴州老鴰山生態茶葉有限公司承包荒山荒地和農民部分土地共5000餘畝,投資1842萬元建設的「豬—沼—茶—林」生態循環經濟示範園,也是集中土地幹大事、兼顧各方利益的典型。
老鴰山茶區總體規劃擬建茶園5000畝,現在已經建成2700畝。公司將整個茶區分為七個片區,在每個片區修建一棟「黔北民居」,修建一個能夠飼養20多頭豬的養豬場,建中溫發酵式沼氣池1個、小型沼氣池5個。7個片區的管護者均為當地農戶,他們的土地出租給公司,並由此獲得一筆租金;養豬的收入屬於農戶自己,在茶園務工還有工資收入,農戶的積極性高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