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浩 浸會大學地理系
近十多年來,香港社會重環保,重綠化。但政府一些措施及規劃正與環保綠化背道而馳,這就是「石屎森林化」。在香港很多公園、沙灘、郊野地方,石屎所佔的面積不斷增加。
首先,香港很多公園增加了石屎佔地面積,草木地所佔份額相對下降,如馬鞍山公園、兵頭花園(香港動植物公園)等。在五十至七十年代,兵頭花園是香港的地標,是香港的心臟,花園內古典雅致的維多利亞式噴水池是其地標。現在,它已經被拆掉,公園換上新的噴水池,而且四周的草地面積大大減少了。新水池,除了向着入口方向的部分外,被近兩尺半的石屎牆圍着,整個地台升高了。人們是先看到石牆,然後才能看到水池噴出的水,這完全不美觀。康文署拆掉舊的典雅水池,換上新的石屎牆水池,他們對石屎牆的鑑賞,令人摸不着頭腦。
其次,很多沙灘同樣增加了不少石屎地,縮少了天然沙地、草木地的面積,如屯門的蝴蝶灣休憩地。在郊外地方亦出現了「石屎森林化」。很多郊野公園的行人路被鋪上石屎,如馬鞍山泥涌的淺灘近兩年已被填了。以前,泥涌的鄉郊味很重,很多人愛在淺水灘釣魚和捉蟹。現在超過一半地方被政府部門填了,鋪滿石屎,讓人泊車,雖然吸引了很多人到此放風箏,可是傳統的水上活動便消失了,沒有人再在此捉蟹,使它失去了原有的鄉郊特色風味。
別把石屎森林帶到郊區
早前有市民在報章投訴,山頂、羅便臣道等半山地方,大大小小的斜坡被鋪上了石屎,毀壞了景觀。當然有些地方是有必要鋪上石屎,防止山泥傾瀉。但是,有些地方的坡度很細,沒有山泥傾瀉問題,政府卻同樣用上了石屎。
香港各地出現「石屎森林化」,據說,康文署的原因是為了容易打理,草地面積縮小,石屎地面積增加,減輕日常草木管理維修成本。另一方面,有人認為這樣才是先進,認為以往的泥地和雜草叢生是不好看,鋪上石屎才代表整潔和先進。
香港已愈來愈富庶,康文署沒有可能缺乏資金作日常草木維修。至於,有人認為鋪上石屎是代表先進,此等乃逐臭之夫,不談也罷。
人們到公園休憩,本是想享受自然氣息,欣賞花草樹木,享受綠化的環境,而不是要對着石屎森林。在沙灘、郊野公園,人們是希望享受陽光和綠油油的景色,政府為何要毀壞它呢?為何要把石屎森林帶到郊區呢?
筆者與很多朋友談論此現象,眾人皆有怨言,大罵政府的措施不合理,明顯香港很多人對此有意見,但又未提出。筆者希望能就此引起社會人士的關注,引起討論,要求康文署及政府有關部門檢討整個政策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