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波
香港與內地經濟的日趨融合,加快了兩地的產業整合與優化配置,同時也加速了兩地金融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融通發展。隨着人民幣離岸結算和在港發債的加快,目前內地來港上市的中資企業正在提速,未來不少在港上市的紅籌、國企股也將回歸內地A股市場融資。因此,在兩地資本市場加速融通的新形勢下,為確保兩地監管的公正、一致和透明,及交易的公開、安全與公平,就必須對兩地的交易對接與監管互動提出更新和更全面的要求。筆者認為香港與內地股市的交易對接或是進一步接軌,由於涉及不同的法律體系、制度環境和市場空間,因此,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處理、時間平衡和交收結算的問題,而應從管理體制、監管條例、信息規管和交收一致等角度,作出全面、系統的思考與準備。
加強兩地金融監管部門合作
首先,應加快香港和內地證券監管機構(如:證監會)的溝通與合作,應盡快建立常態化的協作監管系統,加強兩地監管法律的補充與對接,以確保小股東和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由於兩地金融政策和法律體系的差異,有時易出現內地和香港上市公司監管尺度鬆緊不一的狀況。如:對「老鼠倉」、「惡意操控市場」、「關聯交易」等違規、違律的鑒定和打擊處理的法律標準都有待進一步的溝通、完善和統一。
其次,應加強港、陸兩地交易所的聯繫與互動,進一步建立完善港交所與上交易所和深交所的日常工作聯繫與互動機制。以確保兩地交易規管、「停、除牌」機制的連續、一致和透明,避免以往A+H概念同一股票在兩地市場停牌時間先後不一的狀況,以及主力機構或對沖基金利用兩地停牌時間差進行套戥炒作的市場震盪。
再次,兩地交易所應加強對A+H股上市公司信息發佈的行為規範、時間統一和監管規則的一致性。
還有,應認真研判兩地資本市場特徵和運行規律,因地制宜和因循國際慣例的規範與便利,改革兩地交收結算方式,加快兩地交易時間的接軌和統一,以利投資者控制風險和公平參與。目前,港、陸兩地的全日交易時間均為4個小時,但開市時間和交易時段卻不盡相同,兩地交易時段上午和下午,各有30分鐘到1個半鐘的時間錯位。這一情況的長期存在,將不利於兩地資本市場的融通發展與公平交易。因此,有必要加以改革。考慮到香港股市發展多年,是一個國際化程度較高的成熟市場;而內地股市亦在發展成熟之中,需加快與國際接軌。因此,鑒於香港股市現行交易時段已基本覆蓋歐洲和亞洲交易時段,且由於香港中央結算系統存在資本緩衝時限要求(上午9:00-9:30),即9:30前各經紀行必須為交易帳戶安排好結算準備;以及各經紀行對客戶的交收準備(9:30-10:00)與結算風險控制。短期而言,港交所的交易時段難以跟進A股市場作出調整。但長遠分析,或可考慮將內地滬深交易所的A股交易時段跟隨港股進行相應調整和統一。既可遵循國際慣例,又可滿足市場交收的風險準備與資本緩衝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