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祥 香島專科學校校長
行政長官剛宣布準備推動包括教育等6項優勢產業發展,並預留兩幅市區土地,作發展自資專上及高等教育課程,即社會理解的所謂「私立大學」之用。HKU SPACE(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和科大已表態有興趣申辦,連同早前已表示有興趣升格成為私立大學的香港專上學院(理工大學附屬機構),香港可能很快會有幾所新的私立大學,但這些機構都是公立大學提供自資大專課程的附屬機構,可以稱得上真正的私立大學嗎?幾所大學的附屬機構,連同現有正在艱苦經營的樹仁大學、珠海學院和香港科技專上書院等真正私立高等院校,將來可以發展成為香港的優勢產業嗎?以現時情況,這些所謂「私立」的大學課程學費只是四、五萬元,更要將興建校舍的成本計算在學費之內,所以課程種類通常多是以工商管理、會計、市場學等成本較低的商科課程為主,可以吸引到內地及海外的優質學生嗎?
「私立大學」是否名副其實
由港大、科大、理大擬辦的所謂「私立大學」其實與內地近年新成立的315所獨立學院相似。獨立學院是內地近年教育部為增加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機會,推動由各名牌國立大學如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等數十所高校與私人企業合作成立的民辦性質,提供大學本科教育的學院,例如: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等。這些學院只能在擴充高等教育方面發揮輔助作用,令一些成績稍遜,又付得起較貴學費的學生接受大學教育。但由於資源、師資等限制,其質素和認受性是難以和名牌大學相比。同樣地,香港這些初型「私立大學」要協助解決本土的大學學位短缺問題,有一定幫助,但要發展成優勢產業,吸引海外及內地學生入讀,可能不會那麼容易。因為海外學生、內地學生嚮往的是香港人均成本高達二十多萬元的優質政府資助大學的設施和教育質素,而非那些成本和香港的高中差不多的「自資大學課程」。
香港的大學教育主要傳承自英國,而英國的大學主要是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完全不成氣候,因此香港社會根本沒有辦私立大學的成功經驗。私立大學教育在美國成功,哈佛大學是美國第一所大學,歷史比美國還長140年,哈佛、普林斯頓、耶魯、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私立大學的教育質素遠勝州立名校如加州大學、伊利諾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私立名校畢業生更是天之驕子,因此這些私校即使每年收取三萬多美元學費,學位仍然供不應求,競爭激烈。即使學費高昂,這些私校並不是依靠學費收入營運,因為學費收入只佔學校開支的小部分,哈佛、耶魯每年獲得數以十億計的社會捐款,兩校更擁有數百億美元規模的投資基金支持學校日常開支,因此哈佛可豁免家庭年收入低於6萬美元的學生學費。這些私立名校的天文數字科研經費更是大部分來自聯邦政府,哈佛的其中一個學院——醫學院,每年的科研經費就超過10億美元,遠超香港所有大學的科研經費總和。香港有條件辦這樣的私立名校嗎?
香港政府在啟動教育產業化工程之前,請先考慮一下,我們要的是美國式的私立大學,還是借用公立大學的牌子開辦非政府資助課程的所謂「私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