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白宮背水一戰制裁「金融精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26]     我要評論

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期公佈了針對去年發生金融瘟疫的監管「精英」政策,成為美國金融界的焦點話題。該方案計劃將美聯儲搖身一變成「金融監管太上皇」,賦予監管金融市場支付、結算和清算系統的權力,及全面監管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方案還計劃建立消費者金融保護署,擁有超越目前所有監管機構的權力;並將包括企業等所有可能給金融系統帶來嚴重威脅的機構和個人都列入嚴格監管範疇。該政策出台以後,受到共和黨議員和「金融精英」的強烈抨擊,稱這些制度將會窒息美國的金融業。

 根據美國法律,該改革方案需要在今年底前在國會得到通過,方能生效。但由於方案內容備受議員和「精英」的質疑,預料將受到來自國會及金融界的巨大挑戰,能否通過成為法律和順利實施,將考驗奧巴馬的勇氣和能力。由於方案給予聯儲局和新成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署太大的權力,已經在兩大黨之間,監管部門及利益集團之間引起廣泛爭論。建立保護署需要撤銷一些原有機構,涉及到大批官員手中的「寶貴」權力,預料國會將上演一場權力爭奪大戰。在白宮看來,無論阻力多大,白宮都得背水一戰,否則美國即使度過了今天的災難,亦將面臨明天的悲哀。

「精英」希望保證賺錢自由

 奧巴馬之所以急切地推動全面監管「金融精英」的新政,是因為看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已經使美國舉國上下認識到,加強監管「金融精英」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該監管改革涉及到金融領域諸多方面的精英,關乎到美國最能賺錢一族的切身利益。白宮能否戰勝「金融精英」對國會議員瘋狂游說所產生的強烈反抗,將是對奧巴馬執政能力的巨大檢驗。在奧巴馬宣佈新方案的同時,美國金融機構、對沖基金等利益集團立即對國會議員發動前所未有的游說,希望爭取到更多「賺錢和製造賺錢工具的自由」。

 白宮計劃推出的「消費者金融保護署」,希望保護消費者不受「金融精英」的欺詐。方案對所有金融衍生產品進行嚴格的檢查和監管,對「金融精英」來說,等於是剝奪了他們賺大錢的機會,斷了他們的財路。而奧巴馬政府認為,發生金融瘟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缺少對「金融精英」的監管和對消費者的應有保護。正是這些精英,利用政府監管的漏洞,製造了連金融專業大學生都無法理解和操作的許多金融衍生品,導致廣大消費者舉借了無力承擔的按揭貸款,購買了充滿陷阱的、不適合他們的、「金融精英」不斷炮製、層出不窮的金融產品,使他們承受了巨大的損失。

議員提追究美聯儲責任

 白宮政府認為,由於缺少監管,某些機構受到利益驅動,利用數十倍的金融槓桿進行超額融資,在他們獲取高額利潤的同時,把巨大的風險留給整個美國。要避免金融瘟疫再次發生,必須將目前分散在美聯儲、證券交易委員會、聯邦貿易委員會等機構的監管職權集中到新成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署,讓該署擁有檢查和監管金融衍生產品、並對不法之徒及時進行懲罰的權力,並賦予監管金融衍生產品所必需的政策工具,以避免重蹈因為「金融精英」興風作浪而引發的巨大災難。根據方案,新的監管機構可以隨時快速決定和處罪引發危機的機構和個人。

 白宮政府推出的新政剛剛啟動,就受到共和黨議員和「金融精英」的強烈反擊。美國共和黨主席斯蒂爾認為,共和黨同意保護普通投資者利益和小企業發展,但白宮政府推出的解決辦法,給消費者金融保護署太多的管理權力。共和黨議員理查德.謝爾比表示,美國之所以出現金融瘟疫,美聯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改革方案不但無追究他們的責任,反而再讓他們擁有比以前更大的權力,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如果繼續讓美聯儲繼續擁有大權,美國金融完全可能再重蹈覆轍。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則認為,監管意味着增加他們的成本,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

相關新聞
政府積極推動商界投資研發 (2009-06-26)
拖欠勞資審裁處裁斷款項刑事化 (2009-06-26)
白宮背水一戰制裁「金融精英」 (2009-06-26)
格陵蘭走出獨立第一步 (2009-06-26)
警隊顧全大局值得肯定 (2009-06-26)
政治投機妄想勝選 (2009-06-26)
西方媒體在伊朗大選中的作用 (2009-06-25)
爭說奧巴馬打蒼蠅 (2009-06-25)
高等教育產業化:Are we ready? (2009-06-25)
警隊遊行示威考驗特區政府 (2009-06-25)
防止一哄而上 (2009-06-25)
控煙讓步 因小失大 (2009-06-25)
優化投資結構 提高投資效益 (2009-06-24)
政府施政應着眼長遠 (2009-06-24)
香港發展知識型經濟的困惑 (2009-06-24)
季詩傑輸在什麼地方 (2009-06-24)
六方會談變身五方會談? (2009-06-24)
慎防迷你倉的陷阱 (2009-06-24)
深入反思聚共識 自強不息再出發 (2009-06-24)
港深金融合作先行先試 (2009-06-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