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應把握香港發展的關鍵時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7-09]     我要評論

楊孫西 全國政協常委

 筆者認為,在香港回歸十二年之際,不但應隆重地慶祝,更須認真地總結回歸後「港人治港」的經驗教訓,促進社會更趨和諧團結,以期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須知,下一個十二年,將會是香港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

 日前,在國際金融危機還在衝擊香港的社會民生、甲流疫情尚待緩解的情況下,香港特別行政區迎來了十二周年華誕,社會呈現出從未有過的團結、安定和諧的局面。過去的一年,偉大祖國從各個方面繼續給予特區大力支持,更多內地城市開放居民赴港「自由行」;人民幣在港貿易結算協議在香港特區成立十二周年前夕落實簽署,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為鞏固。因此,港人對經濟、政治前景的信心已普遍加強。

維護各界權益 確保均衡參與

 毋庸諱言,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既是一個政治多元化的社會,又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經濟體,存在虒磪誑D義經濟的特有現象,亦存在各個不同利益階層的矛盾。「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這是中央對港工作要旨。不過,僅依靠中央的幫助和支持是不夠的。特區政府應從政策和管治上進一步保障社會各界利益,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這是不應迴避的責任。另外,實施「一國兩制」,這其中還有一個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特殊關係問題。如何讓「兩制」下的往來活動都能符合不同社會制度的運行規律,保持自身的經濟活力,確有很多實際問題和技術細節需要探索。

 事實證明,香港回歸祖國後,中央一直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方針。這既是歷史的承諾,也是中央的一項基本國策。不過,由於受到不斷變化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以及香港自身存在蚑ぞ爣〞p,回歸後的香港出現了影響繁榮穩定的各種新問題,特別是政治爭拗趨增。當然,「示威遊行」亦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市民有權以法律允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政府也要廣開渠道,認真地聽取市民的意見,才能不斷地完善政策,改進工作。對於港人而言,為了再創新的輝煌,為了保持持續強大的國際競爭力,理應真正擔當起「港人治港」的責任,為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提出有創意的建設性意見。

應先制定本港產業發展藍圖

 業界人士認為,香港發展的最大問題,是產業政策缺乏長遠目標和部署,推出的各項政策多是茩垓換e利益,短期行為,治標不治本,因而削弱了本港的綜合增長競爭力。對此,特區政府應重視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組織香港各界人士深入研究和進行周密策劃,再按此規劃制訂相應的產業政策和項目合作實施規劃。特別是特區政府規劃已久的十大基建項目,在現時顯得更為重要和更為迫切。十大基建項目的動工及完成,短期可以刺激經濟,增加就業;長遠可令香港經濟基礎更為穩固。所以,特區政府應加快審批程式,盡快落實各項基建工程的開展。

 多年來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安排大型基建,並借此刺激經濟及鞏固發展。不過,僅靠這些「基建工程」專案顯然是滿足不了發展多元經濟的需要,故經濟機遇委員會於今年四月推出了六大優勢產業,包括教育、醫療、檢測、環保、創新科技及文化創意等,以此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毋庸諱言,發展六大產業對香港的前景確事關重大,可進一步發揮香港的品牌及人才優勢,從而令香港的發展再上新台階,全面踏入知識型經濟行列,也只有這樣才可維持香港的高度經濟繁榮。不過,如此重大的任務,沒有制定詳盡的中長期的規劃,恐怕是難以順利完成的。

全方位加強與內地經濟融合

 大家知道,香港發展的新機遇來自內地經濟崛起所帶來的巨大推動力,來自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大力支持。筆者認為,香港與內地的融合,絕不能僅僅停留在與珠三角的合作,還應從中國內地區域發展和大中華經濟圈的角度來探索機遇。如長三角、海西經濟區等,都應是香港與中國內地融合發展的區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表示:「繼續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金融合作,進一步發展內地與香港兩個金融體系的互助、互補和互動關係,鞏固並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這是中央政府就內地與香港兩個金融制度的關係作出的明確說明,也可看出中央對香港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視。香港須把握這項有利條件,進一步推進與內地的金融等方面的合作,以達到擴大兩地市場的整體規模,增加兩地市場的效率。

政制發展應遵照基本法循序漸進

 港人在慶祝今年回歸日時,還有別樣的一種心情。據悉,今年第四季度,特區政府將會提出政制發展方案諮詢公眾。香港特區的政制發展將會遵照基本法有關循序漸進的規定,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確立的二○一七可以普選特首、二○二○可以普選立法會的「時間表」,逐步向前推進。反對派議員再如上次般「捆綁反對」,那只能證明,阻撓特區邁向「雙普選」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

 誠然,香港實行普選是政治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而改革是需要冒一定風險的,其中最大的風險大概是不同階層的政治參與將會失衡。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社會,均衡參與一直是香港繁榮穩定的政治基礎,一旦均衡參與局面被打破,某些階層的利益受到根本性損害,必然嚴重影響到香港的政治和諧與社會穩定,甚至出現動盪。這是每一個市民都需要認真加以考量的。

相關新聞
迪士尼擴建方案達多贏 (2009-07-09)
應把握香港發展的關鍵時期 (2009-07-09)
暴行暴露「三股勢力」本質 (2009-07-09)
反對派在走下坡 (2009-07-09)
反對派的痞子文化 (2009-07-09)
煙民已成弱勢社群 (2009-07-09)
提高管治水平 改善政治生態 (2009-07-08)
展現「一國兩制」生命力 (2009-07-08)
最低工資立法應慎重 (2009-07-08)
中國處理新疆騷亂的傳播預案 (2009-07-08)
妥善安排子女提早放暑假 (2009-07-08)
議員愈激進 市民愈反感 (2009-07-08)
解讀新疆騷亂:防止民族仇殺 (2009-07-08)
面對三通挑戰 港須保中介角色 (2009-07-08)
唐唐珠三角走透透 (2009-07-08)
迪士尼擴建要理性審慎 (2009-07-08)
上海世博要體現中華文化觀 (2009-07-08)
香港政治何去何從 (2009-07-07)
烏市騷亂凸顯東突恐怖本性 (2009-07-07)
反對派為什麼嚇跑了中產 (2009-07-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