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在香港和珠三角融合發展問題上,有一個人要負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就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她的邏輯是香港越遠離內地越好,結果在粵港聯席會議,在粵港大型基建項目,都扮演「剎車皮」的角色,蹉跎了不少歲月。
現時,與其成鮮明對照的是,現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風風火火走遍了珠三角九個城市。自四月以來,他率領百多人的香港工商界代表團走馬南粵,其規模及所走範圍、所花的時間,都可稱為特區政府成立以來之最。珠三角九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佔廣東省七成,在國務院年初公佈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對九市的定位和產業佈局均有規劃協調,擬建立「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江門—中山」三大經濟圈,形成「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而珠三角的新發展也不是孤立的,是中央再次啟動「沿海大開發」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三十年前,港人進入珠三角多是自發而行,而今進入珠三角,則要變自發為自覺。首先是認真務實,及時溝通、做好考察,熟識九市的不同特點和優劣勢。根據《綱要》認識自己定位,制定與九市共同發展的規劃。對於香港的振興,是次「沿海大開發」相信是新的機會,絕不可再錯過。
唐唐風風火火走九市,收穫甚豐,大有裨益,港人觀感也甚佳,皆相信未來粵港合作更加緊密。在珠三角打造「一小時經濟圈」和「一小時優質生活圈」過程中,香港定可扮演更好的角色,並從中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