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鑑林 立法會議員
領匯接管房署商場後,商場增值,改革管理制度,減省成本增加利潤,加租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個與基層息息相關的機構,所增加的租金和所減省的成本,是否需要「去得太盡」,也是問題關鍵。領匯上市初期其領導層曾多次強調率先積極改善商場經營環境,但不會損害商戶的利益,無疑現在的領匯管理層顯然已「見利忘義」。
領匯近年備受批評的一個焦點,是加租幅度遠高於現商戶負擔能力之內。領匯認為加租是管理改善商場增值的結果,租金反映了舖位的潛在價值和盈利能力,物有所值。然而,如果我們對比領匯轄下商場的收入,遠高於房署年代的水平,便可略知領匯迅猛的加租政策,與領匯連年急於謀取暴利有很大關係。
加租罔顧租戶負擔能力
查考房署年代的商業樓宇營運財政報告,以04/05年度為例,房署的總收入約46億元;至06/07年度,即房署將轄下180個物業項目交予領匯後,房署總收入即降至約13億元。比較兩者差距,即可推論領匯持有的180個物業項目,在房署年代下的總收入水平約為33億元。另一方面,從領匯2007年至2009年三年的年報中得悉,領匯全面接管房署前180個物業項目後,物業收益按年分別約為40億元、42億元和45億元。
由此可見,領匯接管這180個物業項目後,在租金和停車場收入上,與房署年代的巨大變化。領匯的物業總收益年年遞升,同樣180個物業項目,與房署年代的33億元收入水平相比,短短三年內,相差可暴升約7至12億元。固然,領匯可以辯稱,這種巨額差距源於管理水平提高令物業增值,問題是,這種收入水平的偏離,並非建基於合理的加租幅度和員工編制上。
與此同時,領匯主要管理層薪酬,包括袍金、基本薪金和長期獎勵計劃獎金等,08年共計達2500萬元,比07年多出一倍有多。這些數字,公眾難免認為領匯只想在短期內達至巨額利潤的目標,使股價不斷上升,管理層進而可獲得更豐厚的花紅。
「去得太盡」 累積民怨
長期在房署管理下的商場經營的小商戶,根本不懂得什麼是市場競爭和汰弱留強。他們只要按時交租便可年復一年營商謀生,無需擔心調遷裝修之類的要求。過去,商場再陳舊、烏燈黑火、雜物堆積也不要緊,大家都習以為常,消費者仍會鑽入街市商場購物。領匯雷厲風行,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改革,我們當然歡迎,不過,即使要求商戶轉型,也要照顧他們的接受能力。許多原商戶都是地區「老字號」,領匯自2005年11月上市後短短三年半內,即銳意革新管理,惟商戶求變也要有心理和成本兩手準備。只以市場定律肆意提出猛烈改革和大幅加租的要求,掩蓋追求暴利的實質,令商戶怨聲載道,這不但增加經營成本,更同時累積了強烈的民怨。
領匯接管房署商場後,商場增值,適逢經濟復甦,加租無可厚非;作為上市基金管理人,改革管理制度,減省成本增加利潤,也符合現代管理原則。但是,作為一個與基層息息相關的機構,所增加的租金和所減省的成本,是否需要「去得太盡」,也是問題關鍵。領匯上市初期其領導層曾多次強調率先積極改善商場經營環境,但不會損害商戶的利益,無疑現在的領匯管理層顯然已「見利忘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