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浩 香港浸會大學教授
新疆烏魯木齊爆發騷亂事件造成嚴重傷亡,引起各方學者再次關注中國之種族及人權狀況等問題。不少香港評論將今次新疆暴亂事件的矛頭直指中國政府,認為是其民族政策失當所致。這種言論思維確有偏頗甚至將整件事件過份簡單化之嫌,情況有如認為「香港政府沒有直選,就能否定政府的認受性」一樣,完全忽略了事件背後的複雜性。
新疆雖然位處西陲,但其天然資源的優勢使它成為中國的一個重要能源基地。當地的煤炭資源相當豐富,隨着八十年代東部油田開始老化,中國政府為穩定及保持國內石油的生產,開發新疆成為其中一個主要石油生產接替區域,直到九十年代開始新疆的石油產量佔全國的生產比率一直上升。
新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與此同時,九十年代末制定西部大開發的發展策略,中國政府投放更多的資源於西部地區,很多有關西部能源發展的項目如西氣東輸的計劃加快落實上馬,新疆成為西部天然氣管道輸送網絡之起點甚至必經之地。其中西氣東輸第一期之管道建設主線由新疆輪南至上海的輸氣管道全長四千多公里,為亞洲最長的一條輸送天然氣管道建設。第二期的項目亦由土庫曼斯坦經中亞細亞的國家入新疆輸送至上海、廣東以至香港地區。此外,新疆的庫爾勒地區及羅布泊自六十年代開始便成為中國核試驗重要基地,直至1996年方停止核試計劃,總共於當地進行了四十多次的核試。故新疆的地位舉足輕重,保持其社會穩定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解決新疆的問題,中國政府必須加快經濟發展之步伐,加大力度推進西部大開發之發展進程,藉以提升當地人民的生活水準,紓解民困,減低社會上各種族及不同階層人士之衝突矛盾。中國政府更應善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豐富的天然資源使旅遊業及工業成為二大重點發展的經濟支柱。新疆自然風光以及歷史文化背景與傳統人文景觀每年都為當地帶來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工業如開採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氣的發展亦相當蓬勃。當然,提升人民的知識水平,減低文盲率亦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必要的大前提。
中國是一個多元民族國家,保持各個民族之間和平共處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甚至是發展國家經濟的基本條件。雖然大部分人口以漢人為主,但是次新疆騷亂的例子反映到少數民族的問題仍然不可忽視。處理民族之間的衝突特別是新疆內部的矛盾必須格外留神,亦必須要檢討官員的行為是否有歧視少數民族成份。
加大對少數民族支持力度
為建設和諧社會,加強民族的融和,對於少數民族的政策應有「兩手準備」及軟硬兼施,國家政策上給予少數民族各方面的優惠如升學及計劃生育方面以增其對國家的歸屬感。但政策上的優惠不等同放縱使其恃寵生驕,一旦危害到公眾安全便絕不能讓步並須訂立一視同人的措施。事實上,有報道指出,新疆是次的騷亂事件之所以有多人死傷,很大程度上和法例容許維人帶刀出外的傳統有關,相反漢族人帶刀上街在法例上是不容許的。故此不論是何族人如擾亂社會秩序及公眾安全而證據確鑿者都必須予以重罰,以定立黑白分明的界線好讓各方遵守。
流亡美國的世界維吾爾人代表熱比婭近日於美國有多番言論指中國政府迫害新疆維族人,中國指其是境外分裂活動的策劃者,一直以民主大國自居的美國,暗中支持分裂活動。隨着中國近年的崛起,愈來愈多西方國家為了穩固其國際地位,都以改善中國人權狀況或民主進程等為借口對中國內政說三道四,藉以壓抑中國崛起。
其實中國與西方各國的關係千絲萬縷,雖然一方面西方國家經常對中國的種族及人權狀況作出指控,但一方面中國是美國債券的最大債權人,中國持有的美國「兩房」(房利美及房貸美)債券超過三千億美元的金額。歐盟各國如德、意、法等都希望繼續與中國保持良好的貿易關係,將其產品銷售到中國龐大的市場。就着經濟因素的考慮,這種「互惠互利」的相處模式將有助中國巧妙地運用龐大的經濟實力來化解此等外國勢力介入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