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英談石寨 太行奇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9-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英談石寨石牆、石屋、石路。 成志偉 攝

成志偉

 在綿延八百里的太行山東麓,有一座並不起眼的小山村。據說,唐代末年黃巢起義軍曾在此紮過營盤,各路英雄到這裡議事,取「英雄聚談」之意,村名被稱為「英談」。

 英談目前歸屬河北省邢台縣,本來也不太有名。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浴血太行抗擊日寇的八路軍一二九師曾在此駐紮,抗日名將劉伯承、鄧小平、彭德懷、左權、徐向前都在這個小山村住過。時任河北省政府主席的鹿仲麟,抗戰時曾逃來這裡暫住。這段不平凡的歲月,這些大人物的來臨,使英談有了名氣。

 使英談真正名聲鵲起的,是2007年6月,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命名英談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而今,前來英談觀光獵奇的海內外遊人絡繹不絕,這個僅一百多戶人家的600年古村,因其獨特的民居建築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賓客。

 英談的神奇,不在自然景觀,而是石質民居建築,至今保存完好的有67座。全村所有居民住房,均用石頭砌建,設計巧妙、款式多樣、粗獷別致、各具匠心。眾多不同石屋,組成一個大山深處的石頭城堡,由千米古石寨牆圍攏,有東南西北四個寨門與外界溝通,堅固穩重,安全可靠。可守可攻,進退自如。

 在英談村,石頭是最主要的建築材料。石路、石牆、石樓、石房、石門、石瓦、石碾、石臼、石槽、石券、石凳、石柵欄……這裡的一切,幾乎都與石頭結緣,因為周邊山上石材無窮無盡,就地取材,是最方便、最經濟的。村裡民居依山勢蓋成二、三層高的樓房,頗有氣勢,做工考究。牆體使用青紅石塊,屋頂則覆以巨型片石,室內冬暖夏涼。從村口望去,這三層石樓挺拔巍峨,氣宇軒昂,是山村中地標性的「高層建築」,令人耳目一新。精妙的是,這三層樓內不設樓梯,可從山路拾級而上,依次進入一、二、三層的院子和房間。這種設計節省了室內空間,又充分利用了山路的坡度代替樓梯,匠心獨運。有些房屋還跨山澗而立,底部涵洞水流潺潺。有一個宅院把房子直接壘砌在巨石之上,依托山石的堅硬,可保石屋經得起風霜雨雪、地震塌方,是建築師的聰明傑作。修建得比較好的宅院,大都有兩個出入門。正門有門券、有牌匾,有的還有屏風。後門則隱蔽曲折,直通後山,遇到匪患或不測時,可以迅速安全地撤離逃生。令人驚歎的是,各宅院的供排水系統十分科學完善,順著精心設計的流水通路,山泉直達各家簷下灶前,取用極為方便,如同天然純淨的自來水,源源不斷,取之不竭。而污水則從下水道直排村外,確保村內的乾淨整潔。這一些,都是英談人民了不起的創造。

 還有一處叫人讚歎的東西,就是一塊巨大的純天然龜背石,石頭兩面有波浪形的、如同龜背上格子的和諧紋路,好像工匠砌牆時凸出石體的漿條,卻完全由上天造就,這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創作,世所罕見,價值連城。

 英談古石寨,在太行山天然美景的烘托下,展現的是歷代勞動人民科學而智慧的偉大創造,是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從石寨民居中透露出來的獨特民俗風情,令人流連忘返、快樂歡暢。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供稿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六十年,中國出書讀書的改變 (2009-09-16)
開卷有益•帝國的疼痛 (2009-09-16) (圖)
豆棚閒話•從小熱昏到大清口 (2009-09-16) (圖)
古典瞬間•座次的講究 (2009-09-16)
亦有可聞•英談石寨 太行奇觀 (2009-09-16) (圖)
歷史與空間•南越王墓記 (2009-09-15) (圖)
人文世相•漫說票友 (2009-09-15) (圖)
古典瞬間•二怪之詩 (2009-09-15)
豆棚閑話•詩囊與詩簏 (2009-09-15)
亦有可聞•四大帳本記錄生活巨變 (2009-09-15)
歷史與空間•架石飛樑盡一虹 (2009-09-12) (圖)
豆棚閒話•監守自盜古今談 (2009-09-12)
文化觀察•一個民族的慈悲 (2009-09-12) (圖)
文訊•商務印書館8月暢銷榜 (2009-09-12)
歷史與空間•緋聞救國 (2009-09-09) (圖)
寫我遊心•血火輝煌——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2009-09-09) (圖)
豆棚閑話•門外讀禪 (2009-09-09) (圖)
古典瞬間•莊子可能是位殘疾人 (2009-09-09)
亦有可聞•糟菜滋味長 (2009-09-09)
歷史與空間•青春,或者灰燼 (2009-09-0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