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要銀行加利率並無必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9-22]     我要評論

曾淵滄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

 有傳媒報道,香港金管局正在向銀行施壓,要求銀行提高房地產貸款利率。

 去年的金融海嘯發生之後,全世界的政府突然一起加強對銀行的監管,部分國家如英國更直接接管銀行,美國政府也大舉入股銀行及金融機構,成為大股東。在當時,這是屬於在「非常時期做非常之事」,如今,金融海嘯一周年之後,美國好些銀行已經轉虧為盈,退還向美國政府借貸的金錢,美國政府手上的銀行優先股股份也逐漸注銷了,奧巴馬總統在金融海嘯一周年前夕宣布將逐漸退出救市計劃。

 金融海嘯期間,香港特區政府基本上沒有直接干預金融市場,沒有接管銀行、借錢給銀行,也沒有入股銀行,當時政府所做的是為銀行所有的存款者提供為期兩年的全額存款保障的保證,穩住存戶的信心而避免再發生銀行擠提。

 正當西方國家在談論「退市」的時候,香港金管局卻開始積極地干預銀行的行為,這的確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前一陣子,所有銀行在金管局的要求之下,一下子從過去的過度寬鬆的投資申請變成極度繁複的投資手續,使到不少投資者因而卻步,為了買數萬元的本地銀行內地分行所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投資者得接受銀行職員長達2個小時的錄音問卷調查,矯枉過正的結果是為銀行趕客,銀行失去客戶的結果會是什麼?是保障投資者?還是使到銀行的利潤受損,銀行利潤受損,對香港有利嗎?銀行利潤少了,能聘用更多人工作嗎?這是不是製造失業問題?

 去年的金融海嘯,香港沒有一家銀行倒閉,這說明香港的銀行家基本上是負責任的,是比美國的銀行家更負責任,不似美國的銀行家為了自己的花紅而置銀行的風險於不顧。

港銀行管理穩健

 香港的銀行家長期以來都是相當謹慎地處理貸款,也因此,香港的銀行能經歷1997年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房地產市場大崩潰,樓價比1997年的高峰期下跌7成的局面,再於去年底至今面對另一場全球金融海嘯這三大災難而無事,因此,我不認為金管局有必要指導銀行如何定貸款利率,讓銀行自由的定下利率水平應該對香港更有利。

 同時,我也覺得目前各銀行對客戶的投資申請的風險評估工作也是過了頭,但是,沒有金管局開口,銀行寧可少做生意也不敢再發生另一次類似雷曼兄弟迷你債券的風波,投資開戶肯定是寧可從嚴而不敢自行放寬,這對香港也不是有利的。

相關新聞
中國的和平崛起與「軟實力」 (2009-09-22) (圖)
中文在香港應有的地位 (2009-09-22)
要銀行加利率並無必要 (2009-09-22)
鼓吹分裂 絕不允許 (2009-09-22)
只宜淡化不宜搞大 (2009-09-22)
空喊城規「民主」 (2009-09-22)
港須拆牆鬆綁增加競爭力 (2009-09-21) (圖)
香港愛國者的左中右 (2009-09-21)
「總辭」是為爭權而不是政改 (2009-09-21)
全球復甦不同步的影響 (2009-09-21)
北水南流帶旺地產 (2009-09-21)
百花齊放還是傾軋分化 (2009-09-21)
國慶60年:大歷史和大文化思考 (2009-09-19) (圖)
達賴喇嘛在美遭遇挫敗 (2009-09-19)
美國令當今世界很不安寧 (2009-09-19)
迎國慶超長黃金周 (2009-09-19)
美國為什麼總怕「威脅」 (2009-09-19)
反對派鬥「激」醜態百出 (2009-09-19)
反對派「五區總辭」五大謬誤 (2009-09-18)
實力才最有說服力 (2009-09-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