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曾德成為出席第一屆亞洲青年運動會香港選手主持授旗儀式。
《網中人》一劇中,「阿燦」廖偉雄一口氣吃下36個漢堡包轟動一時,香港人在70至90年代也以「阿燦」這個稱呼,暗貶內地同胞土氣愚昧。風水輪流轉,曾德成笑說:「而家唔敢講『阿燦』喇,內地人好叻,尤其係『海歸派』仲叻過香港人。」他坦言,往昔觀察發現,香港人以往一直有「中國人不如人」的心態,「他們覺得中國文化落後,西方文化先進,這類文章在當時傳媒上可以讀到的。」他打趣說,那時一般香港人也認為懂英文便高人一等,所以他當年也跑到英文書院讀書。
認同國民身份港人不斷增
回歸12年了,作為國民教育掌舵人的曾德成坦言:「內地有多少個省市自治區、歷史朝代的先後,有人至今仍搞不清也不出奇,但回歸以來,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是有所增強的。」
他坦言,香港人是否每事認同內地做法,與中央立場保持一致,要每一件事獨立來看。他舉例說,當香港人看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現,會對中央的支持度很高,但遇著新彊發生了一些事情,又頓時對中央有另一番看法,但這些問題未必每每要提升到身份認同的層次,甚至指責為愛國心不夠。
內地有災情 便覺血濃於水
總的來說,曾德成認為,每個政府也要做好國民教育的工作,他慶幸香江年輕一代已沒有過去的歷史包袱,「我小時候在聖保羅讀書,有位數學老師教得好好,但上堂時稍為講到通識範圍,便會舉起三隻手指說『我不是講政治!』因為那時是不能說政治的。」考慮到歷史因素,他重申,不能貿然作結論指香港人對祖國認識不足,「內地每次發生水災地震,香港人血濃於水的自覺性很高的。」
畢竟人會變,月會圓。曾德成笑說,不少當年站在對立面的人,今天在祖國大業上已同一陣線了,「看到轉變,有D人會唔抵得,我卻感到高興,這證明愛國不分先後匯方針係彻匯,人會變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