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浩 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兼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政府為鼓勵市民多用慳電膽,在施政報告中建議與兩家電力公司合作,向用戶派發一百元換購慳電膽現金券,弄得滿城風雨。環境局局長邱騰華連日來四處為計劃解畫。早前,邱局長於立法會會議上指出計劃會令兩電開支上升。所以,在明年的電費上,兩電將每度電加收0.5至0.6仙,好讓他們收回成本。
政府此舉激起一向對電費增減甚為敏感的市民大眾熱烈討論。連日來,反對計劃之聲不斷。事件發展至今,政府承諾將支付此計劃的開支數億元,以免除市民對加電費的疑慮。
其實,政府沒有理由不知任何有關電費變動的措施都是敏感題材。顯然而見,在這事件上,政府,尤其是環保局,欠缺了政治智慧。假若當初政府能「一手包辦」這計劃的開支,真真正正令市民受惠,相信會更便利計劃推行。
再講,曾特首在計劃中涉及利益輸送的問題,明顯又是一場政治鬧劇。筆者很難相信曾特首會做出如斯行為。環保局局長又豈會想到曾特首的姻親是從事售賣慳電膽的行業?但心水清的人會知道,有政黨趁此機會,希望得到更多的政治資本。
利益輸送指控只是政治鬧劇
回頭再說明年電費的變動情況,政府為了穩定民生,在利潤管制方面,中電及港燈均設有電費「穩定基金」(或減費儲備金)。所謂「穩定基金」,即每年兩電總售電的收入減除成本,剩下利潤超過政府所訂下的准許利潤,便須將餘額撥入此基金內。這容許兩電遇到所得的利潤不達准許利潤時,從基金中提取資金作為補償,使兩電營運成本出現任何變動時,亦不急於調整電費,以減低電費增減對用戶的影響。然而,截止今年六月底,中電及港燈的「穩定基金」儲備結餘進一步減少,分別只剩下13億及6億元,「穩定基金」維持在低水平,電費難免有上調的壓力。
除了電費「穩定基金」的儲備外,燃料成本亦是影響電費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於08年,市場平均煤價處於較高水平,中電習慣購入大批量的煤用作一段時間的發電之用。明年中電仍會使用這批高價購入的煤作發電燃料,故此,減燃料條款賬的空間實在有限。由此看來,即使將來國際能源價格能進一步回落,亦未必能即時反映在來年的電費價格上。再者,中電及港燈現時分別仍有3億及8億燃料條款賬的負結餘。長遠而言,兩電仍須把用戶欠下的燃料條款賬逐步收回,以達致收支平衡。
政府現正就明年電費的增減與兩電閉門商討,結果將會在年底公布。就兩電穩定基金的儲備及燃料條款賬的負結餘狀況來看,筆者認為,明年兩電的電費很大機會會上調,單以港燈來看,其「穩定基金」儲備,就不足以抵消8億燃料條款賬的負結餘。然而,顧及現時的經濟環境及失業情況來看,明年的加幅應該相當溫和。當然,政府與兩家電力公司對於電費的增減並非只基於營運層面決定,更會考慮當年的政治形勢、經濟情況及市民的負擔能力而決定電費多收少收。倘若當年整體經濟暢旺,市民會對電費增加的反對聲音較弱,便會多收用戶燃料調整;相反,當經濟情況較差時,政府亦希望電力公司少收,甚至擱置收回燃料調整的費用,留待經濟狀況好轉時才再次收回。所以,政府與兩電協商電費加減為一政治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