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電視劇《蝸居》劇照。網上圖片
吳小彬
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如果全國電視台有一個收視率排行榜的話,那麼上海東方衛視肯定排名第一,因為在此期間只有東方衛視在播電視劇《蝸居》。而此劇由於被冠以「史上最淫蕩電視劇」、「台詞很黃很暴力」之名,迅速竄紅的同時,也引來眾多議論。
整整有十天的時間,我每晚坐在電視機前,看完了《蝸居》。我同意有些網友的觀點,這是一部寫實性很強且具有相當藝術水準的作品。應該說,作品的編創者很精明,各種尺寸把握得當,用一種可被多方接受的方式,將中國房地產業的灰色大幕揭開了一角,同時,也把普通人為房子而吃苦受屈忍冤甚至蒙難的艱辛生活展現於熒屏之上。
故事看似平常
《蝸居》故事梗概如下:
海萍與蘇淳雙雙大學畢業了,想留在江州(劇中上海的代稱)立業成家,他們只能先租住在一個10平方米的房子裡。攢夠首付、變身房奴是海萍最大的願望;海萍的妹妹海藻與男友小貝也租房住,只等攢夠首付就談婚論嫁。
似乎一切改變都是從海萍四處籌措首付款開始,又似乎因另一個人的出現而逆轉,這個人叫宋思明,是位高權重的市委秘書。海萍失業,通過宋的介紹才做了外教兼職,蘇淳捲入一場商業洩密案件,也因宋的出面而免受牢獄之災。海藻幾乎是身不由主地成了宋的情人。
小貝發現了宋給海藻發的訊息後大光其火,兩人徹底分手。失魂落魄的海藻只有去找宋,從此做了「職業二奶」。後來,當海萍一家入住新房、生活漸有起色時,海藻卻日日夜夜孤身守候,她不知道,宋在官場上的「大奸似忠」早被人識破。正當宋呼風喚雨、得意洋洋之時,他精心構建的房地產及資金運作計劃因一樁強制拆遷命案擱淺了,自知時日無多的宋留給海藻一大筆錢,可海藻需要的已不是這些,她真的愛上了宋,而且還懷有了他的孩子。宋的老婆上門逼海藻交出宋留給她的錢,海藻被摔倒在地,送到醫院後流產了。而宋也在趕來看望海藻的路上遭警車追擊,於車禍中一命歸天。
無房等於有罪
《蝸居》最打動人心的部分,就是海萍夫婦的購房過程,它再現了大都市裡房奴的艱辛。貧賤夫妻百事哀,房子不僅是一處單純的住所,它還意味着一個完整的家,意味着個人的社會地位、巨大的壓力和無處不在的誘惑。
一個中國人為房子奮鬥的經歷,完全適合用可歌可泣這個詞來形容。不用說別人,筆者自己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我先是獨自一人,隨後帶着老婆孩子,在四個「城中村」租房住過,見識了各式各樣的房東,被刁難、被敲詐、被驅趕,租房住的一切不便、辛酸和屈辱,我都品嚐過。那些年,我最羨慕的就是能從單位分到一套住房的人,他們可以平靜、雍容地活着,過着正常的日子。而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等於在城市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你無法向這座城市和別人證明自己的身份,你四處流浪,到處租房,你不僅低人一等,你不僅要忍辱受屈,你簡直就是罪人一個,並且這種罪過無處申辯。你會覺得自己愧欠所有的人,最後連自己都覺得自己無用、窩囊、廢物。
1995年,當我供職的報社,終於也蓋了兩棟宿舍樓,我也終於分到了一小套房子時,我徹底地鬆了一口氣,沒有做任何裝修,只讓施工隊簡單粉刷了一下牆壁,我就搬了進去,一住就住到今天。
雖然現在看,房子小了,也舊了,但我還是很知足。因為眼下周邊新起的樓房價格已經漲得老高,以我的收入水平,絕不敢奢望換一套新房住。對現在的年輕人變身房奴,身背巨額債務的艱辛和難處,我是太能理解了,他們是在用另一種方式,體驗上一輩人的住房之痛,我只能同情地望着他們疲憊、無奈的雙眼和身影。今年3月,我認識的一位年輕記者為盡快還清房貸,向一發生傷亡事故的煤礦索要「封口費」兩萬元,本以為事情做得天衣無縫,不料東窗事發,他被檢察院帶走了,至今還沒有放出來。
人各有命
在這個陰冷的冬天,《蝸居》悄悄來到我們的身邊,細緻入微地通過幾個人物的生活故事,詮釋了我們這個社會和時代。
有人說海萍不溫柔、不賢惠、沒有女人味。天哪,一個女人被工作逼着,有還款壓力,要帶孩子,要做家務,「每天一睜眼,就有一連串數字蹦出:房貸六千,吃穿用兩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費三百四……」這樣的日子,你還想讓女人風姿綽約、有情有調?
而海藻,比她姐姐時髦得多。她和宋思明的關係,看似有些感情,其實她是為宋的權勢和對金錢的操控能力所折服。從海藻身上,可以看出當代女性價值取向和婚戀觀念的嬗變,她們已分不清美醜善惡了。她們欣賞和愛戀的男人,只能是宋這樣的有權有勢之人,那些徒有一顆愛心的同齡人,在她們眼裡已全然失去魅力。但是,海藻這樣的女人很少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有權有勢的男人會真的愛她們嗎?會給她們以安全感嗎?
小貝,則是無權無勢打工還貸的年輕白領的形象代言人。除了年輕,他們什麼都沒有。因此,他們是否有資格談情說愛都是值得懷疑的,他們能給女友帶來什麼?他們能滿足女人的物質慾望和虛榮心嗎?不要以為有一顆愛心和真摯的感情,就可以把女人留在身邊。太多的事例告訴我們,只要女人清晰地感覺到跟着你只能受屈,她們的紅杏出牆,或曰她們被宋思明這樣的人所掠奪,不過是早晚的事。
儘管編創者把宋思明描繪得風度翩翩,頗有人情味,但鐵一般的事實證明,這樣的有權有勢者正是破壞社會和諧的危險分子。為非作歹的黑惡勢力背後,往往是他們充當保護傘;以驚人速度拉大的貧富懸殊,正是他們鯨吞財富的行徑所致;城市的高房價,正是他們一手策劃和導演的;無數打工白領的血汗錢,正被他們巧立名目搜刮而去。他們不僅搜刮白領的錢財,還勾引、霸佔白領們漂亮、年輕的女友。
當然,在固有的權力格局和社會運行狀態中,宋思明這樣的人也不是關鍵人物,他們也只是被某種巨大的慣性力量推動着的走卒而已。由於他們處在了相對較高的位置,手中握有權力,他們知道怎樣用權力來套取金錢、利益和各種好處。也正是由於他們所處的位置,他們對目前中國的社會真實才有比別人更透徹的認識,宋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詞——「做清官容易,不過博得死後的好名聲,獨善其身,聽起來很高尚,其實很愚拙。一個不懂得變通的人,一個不懂得迎合低級趣味的人,是不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如果世人皆醉我獨醒,那麼瘋的是自己。現在的社會,你不認識人,沒有後台,就只有被欺負的份啊!」
仔細傾聽和辨析這段話,就會明白,主導着這些人思維和行為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他們奉行的是一種得過且過的實用主義,再加上一點油滑的機會主義和權力哲學,就構成了這些人的整個精神世界。他們沒有真正的理想和信仰,對這個國家和苦難的民族,他們絲毫沒有責任感,他們最大的本事,就是利用手中現有的權力換取金錢、利益和女人。作為普通人,我們以及無數人的前途和命運,就被操縱在這些人手裡,你不覺得屈辱嗎?
在這個陰冷的冬天,《蝸居》悄悄來到我們的身邊。是誰感到被刺痛了?有多少人在海萍、海藻、小貝的身上,讀到了自己的過去或今天?誰的心靈在寒風中流血、哭泣?又是誰在無助和無奈中發出大聲的叫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