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戴乃迭的中國情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2-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年輕時的楊憲益與戴乃迭

李景端

 大翻譯家楊憲益走了。人們懷念他,讚揚他,這都是應該的。不過此時我又想到了他的已故夫人戴乃迭,這可是一位了不起的異國女性!正是戴乃迭的中國情結,鑄造出她與楊憲益二人跨國之戀,並造就了楊憲益輝煌的翻譯一生。

 戴乃迭原名Gladys Tayler,英國人,民國初期其父曾在中國從事傳教工作,她雖生於北京,但一直在英國受教育。二戰時期,她考進牛津大學攻讀法文,當時牛津有許多學會,戴乃迭加入中國學會並擔任秘書,而會長,正是在牛津攻讀英國文學的楊憲益。兩人從相識、相戀、並在重慶結婚,直到戴乃迭於1999年在北京去世,她把自己八十載的人生,都與中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這漫長歲月中,她跟許多中國人一樣,經歷過戰爭的苦難,物質生活的艱苦,政治運動的衝擊,還受冤坐過四年牢,但她始終不怨不棄,堅持留在中國。這些,都因為她心靈深處懷有很深的中國情結。

 這種情結,首先來自戴乃迭對中國文化的情有獨鍾。也許受父親在中國傳教的影響,戴乃迭從小就對中國懷有朦朧的好奇。當年被洋人視為落後的中國風土民俗,她都覺得很新鮮,以致身處嘈雜呆板的倫敦,反而懷念起兒時北京的清新與寧靜。當然,在戴乃迭心中埋下中國情結種子的,還是在她結識楊憲益之後。

 戴乃迭上大學本來是學法文,可是接觸到中國學會的活動後,立即決定改學中文。當時中國國際地位很低,中文又難學,沒人肯去學中文,戴乃迭成了牛津大學第一名讀中文專業的學生。據戴乃迭當年的同學、狄利亞.達文回憶,當年為學中文,戴乃迭買了一套現代中文的語音教材,卻擔心導師反對,只敢在自己的宿舍裡使用。還在與楊憲益談戀愛期間,他倆就開始了將中國古典名著《離騷》翻譯成英文的工作。隨後她又廣泛閱讀《詩經》、《論語》、《易經》等名著,對中國文化的興致更濃了。好多年以後,戴乃迭在一篇沒有完稿的自傳中這樣寫道:「我來中國不是為了革命,也不是為了學習中國的經驗,而是出於我對楊憲益的愛,以及我對中國古代文化的仰慕之情。」

 其次來自戴乃迭對翻譯事業的癡情。戴乃迭在英國起初是抱著「好玩」的心態搞翻譯,她曾把《離騷》有意改譯成對偶句敘事詩,以致有學者評論說:「楊氏夫婦譯的〈離騷〉與原作相比,就像復活節彩蛋與煎餅那樣不同。」但來到中國以後,她發現西方人對中國,特別是中國文化太不了解了,她以前那位導師,連魯迅都不知道,所以她十分支持楊憲益投身翻譯工作,她自己也從與楊憲益合譯的過程中,更深刻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並享受著中西文化因翻譯得以交流的樂趣。

 中譯英要落實在英文上,中國古文本來就難懂,像《紅樓夢》中那麼多民俗、宗教和詩詞典故,根本無法對應英譯,翻譯之難可想而知。楊氏夫婦正是憑著對翻譯事業的共同癡情,發揮各自母語的優勢,做到知識互補,難題共解,終於在對外傳播中國文化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楊憲益說過,戴乃迭對待翻譯極為認真,比他更努力,這絕非溢美之詞。根據不完全統計,戴乃迭獨自或合譯的中譯英作品有:古典文學20種,現代文學39種,戲曲6種,其他作品4種,總計約70種。自從她1940年踏上中國大地,除去「文革」及晚年生病時間,她平均每年要翻譯近2種。楊氏夫婦中譯外譯作之多,迄今沒有他人能及。

 再就是來自對楊憲益深深的愛。戴乃迭初見楊憲益曾這樣描寫他:「眼晴細長,臉色蒼白,但彬彬有禮。他對祖國的熱愛打動了我。」又說:「楊憲益在墨頓學院的一位朋友B當時正在追求我,同時楊憲益也對我越來越依戀,我也愛上了他。……他還曾用中世紀法文給我寫過詩,他的確是才華橫溢。」說起他們的婚姻,起初戴乃迭母親是堅決反對的,甚至說了這樣的狠話:「你嫁給一個中國人,肯定會後悔的。要是你有了孩子,他會自殺的。」為緩和母親的態度,戴乃迭答應先隨楊憲益去中國看看能否適應再作決定,可是到了重慶,他倆還是執意結婚了。真實在戴乃迭的心目中,她早把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對楊憲益的情愛融為一體了。有一次老報人羅孚曾問戴乃迭:「您是先喜歡中國文化,還是先喜歡楊憲益?」她答:「先喜歡中國,對楊憲益也很快就喜歡了。」還有一次朋友們在一起說笑,楊憲益趁著酒意說是自己的魅力把戴乃迭吸引到中國來了,戴乃迭笑著駁他,別以為我愛你英俊,我是愛中國文化。楊憲益也戲答,我能體現中國文化被你愛,深感榮幸。從這些點滴,充分展現了戴乃迭對丈夫和中國文化的鍾愛,難怪他們入獄時,有人要戴乃迭揭發楊憲益,她理直氣壯說:「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沒有罪行,我非常愛他,怎麼能揭發他?」

 戴乃迭去世時,以她畢生在中國的貢獻,有人譽她為「文化上的白求恩」,也有人讚她「有顆金子般的心」。不過,我倒更讚賞另一個讚語,那就是:「她嫁給了中國。」

相關新聞
梁伯強 毛沛畿 設計師的修煉 (圖)
城客列傳:邱玨麟 Play hard?Work harder (圖)
歷史與空間:戴乃迭的中國情結 (圖)
亦有可聞:美食話蟬 (圖)
人文世相:明朝的穿靴戴帽
開卷有益:大學教育與改革導航者 (圖)
古典瞬間:論「荊蠻」與「楚蠻」不同
百家廊:《逝影留蹤》永不逝去的心跡 (圖)
翠袖乾坤:公投2009十大特強影響力娛聞
娛視觀:和平期貨炒作概念
琴台客聚:酒仙楊憲益
生活語絲:王蒙論張愛玲
思旋天地:緊密護航
路地觀察:婚禮猛男錄
滿天繁星 閃爍浪漫聖誕 (圖)
聖誕星願夢成真 (圖)
聖誕果子餅 (圖)
十全十美聖誕節 (圖)
聖誕火雞 (圖)
閃亮Bling-bling耀全城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